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

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

ID:11618962

大小:1.47 MB

页数:150页

时间:2018-07-13

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_第1页
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_第2页
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_第3页
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_第4页
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农问题与政策法规公共管理系何谓“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出现的几个重要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农村凋敝、农业衰败、农民贫困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统称即为三农问题。问题的实质是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恶化与产业发展及社会进步迟缓的问题。问题的提出1、“三农问题”最早由温铁军于1996年正式提出。1996年秋季,温在《战略与管理》上公开发表了“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正式见诸报刊。2、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

2、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3、01年3月,国务院总理朱熔基在关于“十五”计划的报告中开始说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这一年,“三农”问题的提法被写入文件,正式变成一个不仅为决策层理论界关注、而且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4、02年,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5、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重申了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6、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焦点

3、落在了“三农”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82-86年,连续5个涉农“一号文件”后第六个涉农“一号文件”,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再次落到了“三农”上。近些年,“三农”问题逐步被提高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工作被强调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基本概念的特定内涵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的城区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区域内承载的公共产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我国并没有给出农村的定义指标,但是城镇有统计指标,除市镇以外的地区就是农村了。市:指经国家规定成立的区划建制,镇

4、:凡县级机关所在地,或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居地非农人口超2000人,或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居地非农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均可建镇。2008年我国共有41636个,其中11区公所、19522镇、14677乡、181苏木、1092民族乡、1民族苏木、6152街道,有65.8万个万个村委会(2003年)。农民:是指中共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后,与城市居民形成对称的二元国民的弱势群体。占我国总人口近70%。农民并非指自然意义上居住在农村,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业劳动者,其划分的标准不是产业,而是以父母

5、的户籍为唯一标准划分的群体。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的总称。特点是:一是其生产过程受自然资源制约,具有天然的弱质性。二是产业链条中断,农业只指其中间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则不属农业范畴。它的地位是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产业,居民生存的原产业,农民的主产业垂直型国际和国内分工体系中的农村和农业垂直型国际分工:发达国主要生产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业制成品,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农矿业初级产品。发达国家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并凭借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在不等

6、价交换中获取超额利润这种分工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落后的农业国从事农业生产或初级产品生产,先进的工业国从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由此形成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其特点是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的生产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产业;第二个阶段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从而在同一产业的不同部门间形成垂直型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欧美日韩中国港台先发现代化发达国家后发现代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利润流向国内广大内地农村沿海地区城市海外从农村转移出来的近2亿农民工的绝大多数,不能在城市安居,也没有进入社

7、会保障体系,更无任何政治权利连续近30年经济高速增长下的太平盛世,既是少数人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张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为增长和繁荣付出代价的过程利润流向问题的表现一、社会公正方面:弱势——城乡二元壁垒。占全国总人口80%农民只占有20%社会资源。城乡居民在占有和使用社会资源上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导致全国9亿多农民在创造和分配财富上的不平等,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民30年人均收入增幅只有几元钱,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人均收入增幅只有几十元,从2003年到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累计达到2.87万亿元,而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增

8、幅也不过三四百元。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农民人均占有和使用的社会资源太少,城乡居民在创造和分配财富上的天壤之别。财权上收:引发卖地生财——邳州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