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

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

ID:11620062

大小:3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3

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1页
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2页
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3页
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4页
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良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一五”工作成绩与不足2006年至2010年是我镇“十一五”发展时期,在这五年间,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镇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我镇十五届人大会议的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分述总结如下:一、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镇年生产总

2、值最高达8.05亿元,每年增长达4.3%以上,工农业年总产值高达6.56亿元,年增长达4.9%,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税收每年约完成三百多万元,经济得到平稳发展。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镇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快速发展。1、我镇人口出生率5.02‰,计划生育率:95.16%,自然增长率:3.14‰。2、-9-农业初具规模,形成水果生产、油粮生产、香蕉生产、淡水养殖等五大发展基地。一直以来,我镇注重农业基础建设,自06年以来,我镇共投资290多万元建设那庄、排岭、小良、龙山等四个村委会600多公顷

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机耕路、灌溉水渠及部分泵房等工作。为我镇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我镇以农为本,增加对农业投入,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企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质稻、名优水果等优质品种不断增加,畜牧业、淡水养殖发展迅速,形成规模养殖生产基地。以绿色生态养殖场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周边散养户、个体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基地化生产。3、我镇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一直以来,我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提高,推行优惠措施,鼓励和发展民营企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支持各方

4、人士到我镇人办实业谋发展。现有两大工业区:一是学堂工业区,另一个南坑工业区。主要是以生产塑料鞋、塑料桶和其它塑料制品为主,年产值超亿元。4、基础设施的建设效果显著。五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我镇党委、政-9-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1、完成1条县道、15条乡道、一条街道约62公里的公路硬底化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2、全面维修了哈坡尾水闸、菠萝山水库和5个机电水泵房,还加固了那庄、排岭、文梭、双山等围堤。3、五年来,我镇小学投入300百多万建设教育教学工程

5、,添加电教平台23套,电脑、语音室各一个,建起了下海、秦村、学堂、排岭、陂头、龙山小学和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起了南华、南塘、北庄、陂头、秦村、龙山小学标准化运动场,小良中学投入400多万元建设教育教学工程,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和标准化运动场等。4、全面完成小良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办公楼工程建设。三、人民生活安定,文化氛围浓厚“十一五”期间,我镇人民生活安定,文化氛围浓厚。我镇在文化娱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镇成功举办2008至2010年春节“和谐杯”男子篮球赛;在居委会的倡导下,我镇妇女群众每晚自发组织在镇政府前操场跳健美

6、操,展现了我镇精神文明建议新成果。此外,镇还举办一系列的唱歌、象棋比赛。广东省信息厅在我镇设立的信息产业体验中心、镇建立文化社区。四、生活与工作环境小良镇位于茂港区西北部,毗邻吴川覃巴镇与茂南鳌头镇,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地貌。我镇管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人口6万多,土地面积56平方公里。南面紧靠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小良水土保持站。我镇交通便利,东南面有325国道横贯境内4个村委会,镇村已通硬底化公路32公里。我镇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西北面有沙琅江经过,镇内有山心水库,菠萝山水库,另建有农村机耕路。-9-改善

7、民生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如秦村革命老区自来水开通,全镇泥砖房改造1400户,改造率达82%。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十一五”期间,我镇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一是深入开展扫除“黄、赌、毒”打黑除恶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以维护了政治和治安大局的稳定。二是开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活动,杜绝一切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以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对禁毒和对“法轮功”人员的监控管理工作也是我镇综合治理方面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1、发展中存在的包袱:1)历史遗留债务沉重。由于经

8、济发展缓慢,导致镇村财源不足。教育“普九”、水利建设、公路硬底化、办公楼建设等公共事业超负荷开支;完成上级各项任务和应付各种达标检查费用;财务制度不健全,开支不规范导致浪费严重;镇村领导班子变换频繁,一些领导只顾目前,不看长远,将债务留给下一任,以致债务越积越深。2)镇村收支不平衡,资金缺口比较大,造成镇级运转困难。税费改革后,镇级没有独立财政,所有经费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