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

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

ID:11623713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_第1页
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_第2页
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_第3页
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_第4页
资源描述:

《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石桥【导视】石刻包括汉画像石刻、摩崖石刻,石刻拓片就是从这些石刻上传拓下来的,又是怎样传拓下来的呢?这就传拓技术。【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魅力邹城》节目又与您见面了!本期为您安排的是:解密《石刻拓片与传拓技艺》。下面请收看详细内容。【解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金石拓片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对中华古籍保护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的古籍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记录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金石拓片已引起更多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传拓技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传拓,作为

2、一种技艺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并日趋成熟与完善,最终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传拓作为一种复制和保存文献资料的方法,被普遍运用在金石文字及其图像上,尤其是石刻文字。【采访】所谓传拓,亦称棰拓。“传”与“拓”两字具有不同的含义。《字彙·人部》曰:“传,续也。”陆明德认为:“传者,相传继续也。”4拓,就是用纸和墨从铸刻器物上捶印出其文字、图像或花纹。由于在传拓过程中要运用一套技术方法,故名传拓技法。又因此法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上,如拓印碑刻、墓志、甲骨

3、、陶器、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画像、铜镜、货币、铜器器形等,所以也称金石传拓技法。人们通常所说的拓片或拓本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制作而成的。【解说】传拓技术是在刻石已出现,纸张和墨广泛使用的条件下产生的。我国正式刻石的出现当从战国的“石鼓文”算起,从秦到汉,刻石已有数百种之多。相当数量刻石的出现,为传拓技术的发明提供了重要条件。如果说当时只有书写在一定载体上的文字而没有一定数量刻石的出现,就不会有传拓技术的产生了。在汉朝刻石、纸张和墨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传拓技术的发明、发展和使用。由此看来,传拓技术最早在汉

4、魏之间,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拓制拓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拓本《温泉铭》上有一行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题记,说明最晚为唐初时所拓。由此可见,在唐代就已经有石鼓文拓片流传。唐代诗人王建就有“古碣凭人拓”的诗句。可见唐代不仅已有拓片流行,而且拓制技艺已有相当水平。到宋代,拓片已盛行风靡,由于文化发达,刻帖业的兴盛,拓印技术得到了空前提高,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拓片,当时对拓片就有“下真迹一等”的评价。明清时期,传拓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拓片拓制水平不断提高,拓制更加精致,拓制范围不断扩大,种类

5、和方法更加多样。由此可见,传拓技术发明于汉代,成长于唐代,极盛于宋元明清。【采访】4我们邹城的石刻文物保护也得益于传拓技艺,国家级文物《莱子候》、《峄山碑》、《四山摩崖刻经》以及汉画像石,传拓之后,原石从而得到很好的保护。尤其是,尖山摩崖刻经,现在荡然无存,毁于60年代初期。所幸的是有拓片留存,但存世量不多,仅是山东省博物馆和泰山岱庙博物馆有保存的,个别收藏爱好者有零散的拓片,这些拓片已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了。据考证为清末民初年间传拓的,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考古价值。【采访】传拓作为我国一门独特传

6、统技艺,基本技法有擦拓和扑拓两种。擦拓是用毡卷或扑子蘸墨后,在刷在碑上的纸上横向擦过,字迹就会出现在纸上,这种拓法适用于平面物体,一般《峄山碑》、《康熙碑》都采用这种方法。所谓扑拓,就是用细棉布或丝绸包裹棉花做成馒头形状扑子上墨。大致来说南宋以前多是擦拓,到北宋发明了扑拓之法。扑拓主要是拓《摩崖刻经》、《莱子候》、《汉画像石》等。按用色的不同,拓本可分为墨拓和色拓两类;按其墨色深浅和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乌金拓、蝉翼拓、朱拓、套色拓、腊拓等多种,种类不同,效果各异。在传拓材料中用纸和用墨非常重要。传拓用纸

7、要求纸质细腻、柔软而有拉力,以既薄又富有韧性者为佳的檀皮纸为最好。拓片用墨以油烟墨为好。《墨经》云:“紫光为上,墨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最下。凡光与色不可废之,以文不渝者为贵”。现在都用北京的“一得阁”墨汁。传统的传拓包括清理器物、上纸、上墨和揭取几个步骤。传拓中所需要的几种工具:棕刷、打刷、扑子、锤子等,锤子一般选用橡皮锤。只有工具趁手,程序合理,三者互相结合,才能拓出精美的拓片。4【解说】传拓技术的发明具有历史意义。首先,传拓技术为我们保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如已知现存最早的原藏敦煌石窟,现保存在

8、法国巴黎图书馆的拓本《温泉铭》,原石在陕西温泉,石久佚,拓片却长久地得以保存下来了。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宋拓《神策军碑》,原石早已不存,而拓本却依存。邹城的《尖山摩崖刻经》,原石早已不存,而拓本却依存。类似以拓本或拓片形式保存至今的石刻资料有很多,为研究碑刻及历史文献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传统的传拓技术看似落后,但它却是印刷、摄影及其他技术不可取代的。运用传拓技法拓制出来的拓片,反映的是实物的原大原貌,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都墨如点漆,所以这项传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