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

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

ID:11624374

大小:8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3

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_第1页
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_第2页
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_第3页
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_第4页
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测量放线工培训考核大纲(中级工)一、工种描述使用测量仪器、工具等将设计建(构)筑物及其它拟建物体按照设计和施工的需要,进行定位、放线工作的测量人员。二、培训要求(一)理论知识:1.了解施工图的种类和内容,能读懂与测量有关的施工图;2.掌握测量仪器、工具的构造、性能及操作要点;3.掌握一般及较为复杂建(构)筑物定位、放线的基本操作要领;4.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掌握水准网、导线网的校核与近似平差计算方法;5.熟悉有关本工种的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程及相关管理制度。(二)操作技能:1.掌握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

2、使用方法;2.掌握一般及较为复杂建(构)筑物定位、放线的操作方法;3.掌握场地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方法;4.掌握圆曲线主点及辅点点位的测设方法。三、培训内容(一)理论部分项目鉴定范围鉴定内容权重100%基础知识1、建筑识图(1)施工图纸的审核;(2)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5%2、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的转换;(2)三角函数、几何关系;(3)交会法定位计算。5%3、计算机(器)(1)函数型计算器的使用、基本编程方法;(2)计算机的使用。5%专业知识1、水准测量(1)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15%7(2)水准路线的成果校核;

3、(3)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4)三角高程测量。2、角度测量(1)经纬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2)全圆测回法;(3)全站仪悬高测量。10%3、距离测量(1)视距测量;(2)电磁波测距;(3)准直测量。5%4、误差理论(1)评定精度的指标;(2)等精度观测值的平差。10%5、施工测量(1)场地控制测量;(2)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3)圆曲线的测设;(4)沉降观测和竣工测量。25%相关知识1、班组管理(1)测量放线工班组长的职责;(2)班组管理的工作内容;(3)班组管理的方法。8%2、安全生产(1)安全教育培训;(2)现场安全防护措施;(3

4、)测量仪器的保护。7%3、职业道德(1)文明生产;(2)保证质量。5%(二)实操部分项目鉴定范围鉴定内容权重100%操作技能1、水准仪(1)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2)四等水准测量。30%2、经纬仪(1)电子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2)全圆测回法测量水平角。30%3、施工测量(1)建筑物定位与放线;(2)圆曲线测设。30%安全生产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制定测量放线人员、仪器的安全保护措施。10%四、考核大纲7(一)理论考核1.基础知识:(1)掌握识读施工图的步骤和顺序,能够看懂相关施工图纸,并对图纸进行审核;(2)学会识读地形图,了解地

5、形图的应用;(3)掌握不同平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4)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掌握函数型计算器的使用。2.专业知识:(1)掌握误差知识:1)评定精度的指标:中误差、允许误差、相对误差;2)等精度观测值平差: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2)有关的施工测量规范、规程:熟悉各种主要精度指标与技术要求。(3)水准测量:1)能够进行三等、四等水准测量;2)了解精密水准仪的使用;3)了解电子水准仪的使用。(4)角度测量:1)掌握全圆测回法观测水平角;2)掌握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方法;3)掌握全站仪的基本使用方法;4)了解悬高测量方法。(5)距离测量1)熟悉

6、视距测量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钢尺量距的三差改正计算;3)掌握全站仪的测距功能;4)了解准直测量仪器和使用方法。7(6)施工测量1)熟悉施工测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了解场地控制网的建立方法;3)掌握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方法;4)掌握圆曲线的测设方法;5)能够进行沉降观测和竣工测量。3.相关知识:(1)班组管理:1)了解测量放线工班组长的职责;2)了解班组管理的工作内容;3)了解班组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2)安全生产:1)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2)做好测量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戴好安全帽,垂直预留孔洞处要有防止高处

7、坠物的措施;3)钢尺使用中注意防止触电,做好使用时的安全防护;4)做好测量仪器的保护。(3)职业道德:1)文明施工:遵章守纪,安全生产;2)质量第一:遵守测量规范,符合质量验收标准。二.实操考核(一)操作技能:1.水准仪主要轴线几何关系的检验与校核(1)重点内容:i角误差的检验与校正。选择一个狭长的场地,距离大约为80m。首先将水准仪安置在场地中间,距离两端各约40m左右7的位置上。采用改变仪器高度的方法,两次测量两端高差取平均得h。然后将仪器移动到某一端(距离水准尺2m处)安置,再次测量高差h’。比较两次高差,计算i角。若i角大于2

8、0”时,需要进行校正。(2)操作要点1)仪器安置在中间时,仪器到两端的距离要相等。视距差不能大于2m;2)采用改变仪器高度的方法进行两次高差观测,仪器高度变化应大于10cm以上。两次高差相差不得大于±3mm,取其均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