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分析

ID:11624434

大小:26.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3

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分析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以创新扩散理论以及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以无线互联网使用频率较高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以及笔记本电脑连接互联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线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不仅依赖于技术自身的优势,也依赖于使用者自身的能动性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无线互联网;影响因素;创新的扩散;技术接受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使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连接互联网的人群日益增多。这主要得益于有线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

2、告,2016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亿,互联网普及率为%,其中手机网民数达亿,占总体网民的%。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价格和通信费用的降低,[1]3G手机用户的增长,都进一步推动了无线互联网的深层发展。    二、无线互联网    本文对无线互联网的定义为:使用移动电话以及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者局域无线网络,获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服务。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的结合,具备了即时性、互动性、便携性、移动性、个人化以及超越时间空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等特性。    三、创新扩散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    根据罗杰斯的定义

3、,创新扩散是指一种新的观点、思想、技术一旦被引入到社会系统,就会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从一个决策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传到下一个单位。[2]一项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相对优势,即一项创新比起它所取代的方法具有的优势;二是相容性,即一项创新与现存价值观、潜在接受者过去的经历以及个体需要的符合程度;三是复杂性,即一项创新被理解或被使用的难易程度;四是可试性,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项创新能够被实验的可能性;五是可观察性,即在多大程度上个体可以看到一项创新的结果。[3]  由美国学者戴维斯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主张人对信息科技的使用受其行为意图所

4、影响。该理论认为,当使用者面对一项新技术时,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某一特定系统时,认为能为其省事减少用心费神的程度,而感知有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某一特定系统时,主观上认为其所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提升程度。[4]    四、影响因素及样本特性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无线互联网以及使用者自身的特性,本文提出了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的三大类因素,即使用者的认知特性,使用者的个人特性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移动性在本文中具体考察了无线互联网的便携性、即时性等特性。感知费用考察了使用者认

5、为在使用无线互联网服务时所支付的费用是否合理。自我效能感在本文中是指使用者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接受和使用无线互联网这项新技术的自信程度。生活方式主要考察了使用者对新产品的购物行为和习惯。环境因素则具体指无线互联网的设置环境好坏。  本研究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的答卷中非无线互联网使用者82份,回收有效答卷为304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分别为%和%,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20岁,有%的被调查者来自中小城市,%的人来自农村,%的人来自大城市。被调查者父母的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本人的平均月支出为280元。在无线互

6、联网使用状况方面,%的人使用普通手机上网,%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另有31%的人使用笔记本上网。被调查者使用无线互联网的平均年限为2年,每周使用无线互联网的平均时间为15小时,主要场所在学校宿舍,校园以及交通工具上。    五、研究结果      在对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我们得知,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可试性,移动性,创新性,自我效能感,以及环境因素这7个因素均具有统计意义。这意味着,无线互联网对用户来说利用价值越大,其使用方法越简单,用户接触和试用无线互联网的机会越多,用户就越倾向于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而无线互

7、联网本身的移动性和便携性,也是影响用户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使用者个人的特性方面,如果使用者对新产品或新技术非常关心,并且相信自己可以短时间内接受和使用新技术,那么他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的可能性就大。最后,无线互联网环境设置方面,如果使用者认为他能够很容易找到并且连接无线网络,那么就倾向于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    六、结论  本文对无线互联网这种新技术进行了具体考察,研究表明,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都会受到决策单位,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塑造。用户选择使用无线互联网,不仅是基于对这项新技术的优势的肯定,也基于使用

8、者自身具备的认知以及性格特性和使用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  [2]传播学百科[OL]./  [3](美)罗杰斯.创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