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_论文

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_论文

ID:11631235

大小:35.4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3

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_论文_第1页
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_论文_第2页
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_论文_第3页
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_论文_第4页
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_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媒介批评对传媒的政治规制1925年震动国内外的“五卅”运动,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初承接五四运动以后的又一次伟大的爱国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运动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随后的大革命高潮的序幕。在这场运动中,新闻媒介的角色至关重要。斗争双方都极力掌控新闻媒体以达到设置议程、影响运动方向和进程的目的,以中共创办的《热血日报》、《向导》周报为主导,上海各界群众团体出版的进步报刊团结一致,不仅利用新闻手段共同报道运动形势,揭露国际帝国主义新闻机构的欺骗宣传,而且利用媒介批评的武

2、器,严辞抨击以《申报》为首的国内资产阶级商业大报的软弱妥协行径,以疾风暴雨式的舆论力量,迫使《申报》等商业报纸在运动中改弦更张,加入到爱国反帝的民族统一战线中来,在中国新闻史上首次规模性地显示了媒介批评在构建传媒进程方面的巨大功能。一、《申报》等商业性报刊的冷漠和歪曲报道与“五卅”运动的爆发20/20五卅运动的爆发与新闻界有着莫大的关系。著名新闻工作者胡政之当时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迨五卅案出,群情愤激,外人神经过敏,亦复危疑震骇,当时形态,实已非常重大,只以上海报界,久受外力压迫,有谩骂政府之自由

3、而无指摘捕房之勇气,群众暴怒之情形,在上海报中,几未能有所表现。”[1]在五卅运动的起始阶段,托庇于上海租界的《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时报》、《商报》等一些大报,屈服于租界当局的政治经济压力,对于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一味采取消极甚至媚外的态度,有的对事件轻描淡写,有的回避或歪曲事实,表现出妥协、动摇甚至媚外倾向。他们在报道五卅惨案消息时,把帝国主义残暴杀害中国人民的罪行,描写成英巡捕因群众不听劝告,不得已而开枪。它们拒绝刊登各进步团体、爱国人士抗议帝国主义暴行的宣言、声明

4、和通电。《时报》竟擅自删改上海市民大会通过的《上海市民致各国国民通电》,把“中国上海公共租界英工部局连日枪杀爱国演讲之学生工人市民三十余人”,改为“中国上海连日枪杀爱国演讲之学生工人市民多人”。《时事新报》更胡说“群众高喊‘杀外国人’等口号”。由于这些大报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认识不清的范围,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利益,理所应当受到舆论的鞭挞。胡愈之《五卅事件纪实》中的评述则更为细致:20/20我们在这里须再把上海报纸的地位和态度补叙一下,因为上海的报纸,和五卅惨案的激起,实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上

5、海的报纸因开设在公共租界内,不受中国官吏的管束,所以对于内政言论较为自由。反之,对于租界当局,却受着无形的迫压,往往不能自由发抒意见。上海各日报偶有攻击捕房的言论,往往被拘捕罚金。日纱厂第一回发生罢工时,就有数家报馆因登载了一篇工会的宣言被判决罚金。所以二次风潮发生时,上海报纸上只有数段残缺的冷静的记载,对于日厂暴行不敢发表公正的抗议。所以外间对于此事,绝少注意。同时上海各大学学生(学生对工人向来较有同情的态度),因顾正红被日人非法击毙,中国官厅绝不干涉,颇为不平。又因报纸态度消沉,所以派遣学生沿途

6、讲演顾正红被杀的真相,使各界引起注意。[2]20/20同时《国闻周报》记者李子宽也有类似检讨:“此次五卅惨案,以日纱厂华工顾正红被杀一事为导火线,顾之被杀上海各报为积威所胁,未敢毅然主持公道,且并新闻亦不愿登载,既而上海大学学生因同情工人而被捕,捕房不准保释。斯时报纸,亦未敢一言以伸公道,遂致学生益愤外患之深,郁积无可宣泄,卒乃激成牺牲之惨剧。故从此点言,当时各报之畏葸不持正论,失职之罪,固无从倖逃于公论者也。”[3]从这样的角度来论述五卅事件,确实新颖别致。这既让我们看到“五卅”运动爆发原因的另一

7、面,也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何以其时的媒介批评转型为媒介论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时各帝国主义者对这场爱国运动胆战心惊,在使用武力镇压的同时,还大力开动新闻宣传机器,进行一系列的造谣、诬蔑。“五卅”惨案第三天,帝国主义驻北京的公使团密令在华新闻机构:“尽量宣传学生与俄人之关系,使世人不同情于学生。”[4]于是英国路透社、《字林西报》、《上海泰晤士报》、英文《文汇报》等,纷纷叫嚣说什么五卅运动是中国赤党搞起来的,是赤俄煽动的,妄图以此分化、瓦解和破坏中国人民的爱国反帝统一战线。《申报》是上海当时商

8、业性大报的代表。正是《申报》等商业性大报对五卅运动的冷漠和歪曲性报道,才直接导致了新闻界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媒介批评的高涨。6月3日《公理日报》的问世就典型地证明了这一点:“当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发刊本报时,乃激于上海各日报之无耻与懦弱,对于如此惨酷的足以使全人类震动的大屠杀,竟不肯说一句应说的话,不得不有本报的组织,以发表我们万忍不住的说话,以唤醒多数的在睡梦中的国人。”[5]20/206月11日创刊的《民族日刊》在报纸中缝登载的启事亦表达了类似的出版原因和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