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

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

ID:11639702

大小:4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3

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_第1页
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_第2页
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_第3页
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_第4页
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钩活术学习资料摘要一、钩活术1、什么是“钩活术”是利用钩九针在颈腰椎旁或脊椎旁及相应的穴位点钩治, 用于治疗脊柱病、脊柱相关疾病及四肢关节病的一种无痛微创中医特异针疗法。 用于治脊柱退变性疾病和四肢关节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 节炎等。“钩”有三个含义:①“钩活术”所用针具是“钩九针”;②“钩”是动词,通 过钩治使局部减压、减张、松解、疏通,立平衡而治病;③“钩”又有钩型轨迹和钩突的含义,“钩突”是解剖学中的椎体两侧偏后方的脊状突起,它与上一个 椎体相连接,构成滑膜关节或称钩锥关节(钩突关节、侧关节)。“活”有使局 部重获新生,舒筋活血,活跃灵活

2、,活动自如,使之活之意。“术”,乃是一种 无菌操作技术。2、“钩活术”的原理是什么?张力和压力是形成腰椎病产生症状的病因和病机,压迫就不通,不通则疼痛,为 什么退变的快而且早,其根源于肾,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虚必然早退变,退变 快易突出,易骨质增生,久则椎管狭窄,对狭窄后手术切除者又会再狭窄,所以 治颈腰病要治“肾”治本。腰为肾之府,肾虚是根本,不通是关键,颈三穴位于 C5、C6、C7椎体周围,且颈5、6、7下的神经根是形成臂丛神经的主干,腰三穴位 于L3、L4、L5椎体周围,腰三穴与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相邻,针刺气海俞、 关元俞可以扶正补肾,针刺大肠俞可以畅

3、通气机,活血通络。腰三穴配合可以补 肾扶正、活血通络,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引起的疼 痛得到缓解,标本兼治,理应有效。3、“钩活术”的治疗特点“钩活术”治疗颈腰椎病不进入椎管内,是一种对椎间盘无害化,对骨椎体、椎 板无害化,对周围组织生理化,对脊椎功能修复化的一种微创闭合式小手术。“ 钩九针”的钩弧减压,钩板减张,减压、减张同一针具全部完成,配合默契,相 得宜彰。“钩活术”介于保守与大手术之间,减压减张的力度不小,损伤很小, 通过钩治粘连挛缩或受压、结疤的病变组织、肌肉、韧带,使其肌纤维、韧带断 裂回缩,张力减小、压力减轻,重新建立起脊椎的

4、内外平衡,局部血运增加,受 压、扭曲的神经血管得到了缓解,受压迫神经血管恢复,代谢产物被清除,疼痛 可迅速消失,通过“钩活术”治疗能达到风湿祛、瘀血除、通经络、利脊椎、利 督脉、利膀胱、补肾脏、调脏器、标本兼治,立竿见影;头痛、头晕,疼痛者立 即有效,不能行走者立即行走。•4、“钩活术”的治疗范围•颈椎病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骨质增生症椎管狭窄症强直性脊柱炎陈旧性脊柱外伤FBSS(手术失败综合症)脊柱相关疾病二、“钩九针”?1、什么是钩九针是由魏玉锁主任发明的,1992年确定“巨钩针”的命名,1996年 应用于临床,是中医针灸特异针的新型针具。2003年获

5、实用新型针具专利(专利 号:20030129212.7)。2004年获准国家二类医疗器械。2006年钩九针的外形设计全 部完成并用于临床,钩九针是根据钩弧大小不同,用于治疗不同部位的疾病。钩 九针是由钩头(钩尖、钩突、钩板、钩刃)、钩身、钩柄、定位锥组成的一种新 型针具,粗、大、宽是其特点,是能充分疏导经络,畅通气机,把粘连、钙化的 肌肉韧带组织充分松解,解除卡压,减小张力,给神经血管营造一个宽松的生理 环境的一种绿色微创伤中医特异针具。2、“钩九针”的结构特点钩九针是由钩头和钩身组成,钩头分为月牙型和直角型,钩头由钩弧、钩板、钩 刃、钩尖四位组成,是四位一体的

6、特殊针具。钩尖:为一个三棱形的针尖,相当于一个三棱针;钩刃:是钩板两侧的锐利尖刃,相当于两个镰刀;钩板:是两个钩刃之间的弧形版面;钩弧:指钩头的外型为之弧型,月牙弧和直角弧。钩九针是三棱针、镰刀针、弯针、挑针四针合为一体,合理布局,密切合作,他 中有我,我中有他,以钩板为界,各显其能,可谓是一个综合针具。又名“钩提 针”。三、钩活术的定位(一)、风府穴:枕骨粗隆向下滑,第一凹陷处,(二)、颈部的主穴;1、C1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缘,督脉旁开约1cm处,向上平移0.1,左右各一穴位;2、C2穴:在第六颈椎棘突下缘,督脉旁开约1cm处,向上平移0.1,左右各一穴位

7、3、C3穴:在第五颈椎棘突下缘,督脉旁开约1cm处,向上平移0.1,左右各一穴位 4、颈部的撇穴;A、C1'穴:第一胸椎棘突上缘,督脉旁开约1cm处,左右各一穴位;B、C2'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上缘,督脉旁开约1cm处,左右各一穴位;C、C3'穴:在第六颈椎棘突上缘,督脉旁开约1cm处,左右各一穴位;5、颈部的撇撇穴;A、颈部的撇撇穴(C的''穴)在同组穴位的主穴与撇穴之间为撇撇穴B、颈部的撇撇上穴不钩,一般用于注射药物时用。C、颈部的撇撇下穴,C1''下穴,第一胸椎棘突下缘,督脉旁开约1CM处,向上 平移0.1cm,左右各一穴位。D、C2''下穴C3''下穴以此

8、上推定位。四、腰部的定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