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法与识字教学浅探

汉字造字法与识字教学浅探

ID:1164724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汉字造字法与识字教学浅探_第1页
汉字造字法与识字教学浅探_第2页
汉字造字法与识字教学浅探_第3页
汉字造字法与识字教学浅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汉字造字法与识字教学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字造字法与识字教学浅探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084-01  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瑰宝。它作为中华文明的传统符号,已经永远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那是种与生俱来的汉字情结。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发明的那天起,就一直不间断地被世人使用。关于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五千年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开端,所以我们通常说汉族有5000年文明史。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

2、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结合汉字造字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

3、趣,拓展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直观形象识字法。汉字是一个庞大的家庭,其中有不少的字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事物的样子描绘出来的,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大多可以用较简单的图画或者符号画出来。这种直观形象识字法最适合小学阶段低中年级识字教学使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图示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象形字是最原始的利用图画造字方法,造出的都是独体字。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

4、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图画直观识字教学中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在使用。  一、按声旁或形旁分类识字。比如“茱、蛛、殊、株、洙、珠、诛、邾”、“树、松、柏、株、桃、柿、梓、桂”等,按照这个标准形声字分出来的组还有许多,不一一赘述。这类方法在识字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合作探索,以形旁释义,声旁引申,不需老师解释就能清楚。两种方法可以和声旁分类互为印证,多重理解。根据课堂需要删繁就简,信手拈用,如左形右声,如硝、销、消、绡等;右形左声,如鸦、鸭

5、、鹦、鹉、鹅等;上形下声,如茅、艺、艾、节、芒、芝等;下形上声,如奖、桨、浆、酱等;内形外声,如闻、问、闽、闷等;外形内声,如匍、匐、圆、园等。形占一角,如颖、颍等;声占一角,如赴、趟、赶、趣等。  二、按意义分类识字。此种类也多。比如:与手有关的偏旁组合识字。“手”可变写为“扌”、“”、“又”、“”“”、“廾”以及与手有关的偏旁为“爪”、“彐”、“攵”、“攴”、“夂”等,那么,学到“挥”、“举”、“取”、“看”、“有”“戒”、“牧”、“采”“秉”、“敲”、“备”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手”或与手有关的动作去析解它们的形义。掌握了字理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常见的偏旁部首的含义,学

6、生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例如“烹、热、然、煮”这几字,即使学生不会读,只要他懂得四点底“灬”表示火,而“熊、燕、羔”的四点底则表示动物的四肢。“心”字做偏旁写作“忄”很多教师也知道,而“恭、添、慕”的“”是“心”的变写学生则不甚了解。“月”在左旁和下底表示肉(除“朦胧”两字外)而非表示月亮之“月”,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肚”字时竟说形旁是月亮之“月”,人吃饱时肚子圆圆的像个圆月亮,肚子饿时瘪瘪的像个弯月亮,按此说法,在讲到“腿、肝、肠”等字时真不知他如何方能自圆其说了。至于“然”、“祭”两字的左上部件也是“肉”的变写,可称为斜肉旁,很多人对此就感到更模糊了。字典没有收录的或者不常

7、用的偏旁部首也可以按意义归类识字,如“营、莹、萤、萦、莺、蓥、荣、荥、荧、茔”按字形归在一类音义互助识记。仔细观察后五个字的底下偏旁却是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也利于识记。“裹、衷、哀、衰、襄、衮”统一按“衣”部识记。“慕、幕、暮、墓、募、摹、蓦”统一按“莫”部识记。以上部首有的字典也没收录,要让学生能依据字理去创造性地学习汉字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字学水平。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掌握“六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常作形声字形旁的偏旁部首必须熟记于心且能娴熟地运用,才能真正地做到教师“教一个”,学生“得一串”。  最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