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ID:11658492

大小:10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3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_第1页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_第2页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_第3页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_第4页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863-1924)2)停滞萎缩阶段(1924-1949)3)在发展阶段(1949-1969)4)高速发展阶段(1970-)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1)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不均衡,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不协调2)城市交通系统结构不合理,公交系统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3)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之间缺乏协调,安全管理手段的科学性需要提高第一条地铁的产生(时间-1863、地点-伦敦)第一条电路机车牵引(1890、伦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1)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的铺设方式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

2、铁路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30000)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15000-30000)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5000-15000)3)以导向方式划分可分为轮轨导向导向轨导向4)以轮轨的材料划分可分为钢轮钢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胶轮钢筋混凝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5)以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市郊铁路、地铁、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线性电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模式1、无竞争条件下的国有国营模式2、有竞争条件下的国有国营模式3、国有半民营模式4、国有民营模式5、

3、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模式6、私办私营模式轨道交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乘务管理几种不同值乘方式值乘方法:轮乘制和包乘制轮乘制:1)值乘人员对列车性能不熟悉,不利于列车保养。2)司机配置人数可减少。3)司机值乘时一般一人工作,对司机的要求较高。4)在线路某一固定地点进行交接,由班组长或专人负责记录监督。包乘制:1)司机对自己包乘列车的车况、性能比较了解,有利于司机对列车的保养及维护。2)作业人员增加,司机配备比轮乘制多。3)接班司机预先用电话向运转值班室了解自己包乘列车当日运营车次,并在规定的时间段

4、内完成本列车驾驶工作的交接,不限地点。车站客运组织客运组织的目的是保证客流运送的安全,保持客流运送过程的畅通,尽量减少乘客出行的时间,避免拥挤,便于大客流发生时的及时疏散。车站客运组织是通过合理布置客运有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的分流或引导措施来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客流预测模式(1)趋势外推客流预测模式。(2)四阶段客流预测模式。(3)车站吸引区域客流预测模式。客流的调查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调查种类主要有:(1)全面客流调查(2)乘客情况抽样调查(3)断面客流目测调查(4)节假日客流调查客流的特征1)车站客流空间分布

5、特征①均等型②两端萎缩型③中间突增型④逐渐缩小型2)车站客流时间分布特征①单向峰型②双向峰型③全峰型④突峰型⑤无峰型客运服务流程进站乘客最基本的流线是:购票→过检票口→通过楼梯上站台→乘车(一)引导乘客进站(二)问讯服务(三)售检票服务(四)组织乘降:安全线、屏蔽门、广播(五)出站验票:导向标志、补票车站客运组织的原则1)合理安排售、检票位置、出入口、楼梯,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2)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顺利连接。人流与车流的行驶路线严格分开,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行驶不受干扰。3)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

6、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4)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如:适宜的换乘步行距离、恶劣天气下的保护、气候调节,对残疾人而专门设计无障碍通道;又如照明、开阔的视野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等。票务管理(1)票制票价制式的简称,主要采用的票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单一票价制:一条路线按统一票价核收;2)分段计程票价制:按乘客乘坐列车距离远近,划分不同的票价等级;3)综合票价制:综合考虑乘客运距,乘客占用收费区时间,乘坐时间段等因素核算票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价制定应考虑:(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成本;(2)城市交通其他交通方式的票

7、价水平;(3)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市民生活水平以及乘客承受力;(4)政策因素:物价政策、交通费补贴政策等。自动售检票设备主要有以下三种系统:1)磁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2)接触式IC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3)非接触式IC卡型自动售检票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组成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组成1)中心AFC系统2)车站AFC系统3)终端设备4)车票5)“一卡通”系统接口客运设备布置原则1、合理安排售检票、出入口、楼梯位置,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2、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3、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顺利连接。人流与

8、车流的行驶路线严格分开,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行驶不受干扰。4、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换乘方式1)站台直接换乘2)站厅换乘3)通道换乘4)组合式换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