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_0

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_0

ID:11659849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3

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_0_第1页
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_0_第2页
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_0_第3页
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_0_第4页
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_0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感――从辞格到隐喻认知之多维思索摘要:文章从中英通感现象的研究历程,从作为修辞手段的研究到对其隐喻认知方式的研究,来综观通感现象的语言表现及其认知基础。关键词:通感修辞手段认知机制概念隐喻1.引言通感即英语的Synaesthesia。Syn-源自希腊语,意为together,即为共,或融合。-aesthesia源自希腊语意为sensation,中文意为感觉。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陈望道将其翻译为通感,又称连觉或移觉(钱钟书,1991)。起初通感作为修辞手段通用于古今中外,而且用法极为相似,多见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歌作品之中。自从Lakoff&Johnson创建了“概念隐喻理论”

2、(Lakoff,G&Johnson,1980,4)以来,不少学者和语言学家开始对以往的修辞理论进行批评和反思,人们开始从隐喻认知角度来看待及阐释通感现象。从人类大脑的认知机制来探究产生通感现象的生理和心理依据,探求通感现象的内在生成机制。本文从中英通感现象的研究历程,即从作为修辞手段的研究到对其隐喻认知方式的研究,来综观通感现象的语言表现及其认知基础。2.中英通感现象的分析82.1中英通感现象的修辞分析与其他的修辞手段一样,通感的使用能够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它使语言富于形象性,更具感染力。通感的独特之处具有“以声类形”,“以形类声”等的修辞效果。通感可分别以不同感官的相互感表现出

3、丰富多样的修辞效果,风趣、幽默,同时又不失深刻与典雅。2.1.1视觉和听觉视、听是参与审美活动的基本感官感觉,二者经常相通使用。如中文的“听见”一词是典型的例词,中文常以“见”通向其他感觉,如“闻见”。汉语以字组词的构词方式给通感修辞带来极大的方便,而英语文字则主要依靠词义转移,如loud由听觉转向视觉,如aloudshirt,和quietcolors。中英的文学作品中,通感修辞的运用又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视觉向听觉的挪移亦不例外:中国诗人孔武仲的“飘然一叶乘风渡,卧听银汉泄月声”和G,Burr的“Thesunblaredlikeabrass”,“日月之光像声音一样传播,月亮清澈

4、如水哗哗作响,阳光灿烂似铜乐奏鸣”,都是把视觉向听觉挪移的佳作。同时中英通感修辞使用也有其差异,例如,Icouldn’tseewhattheteachersaidjustnow(GeorgeHerbert,Christmas).天河夜转漂回星,银铺流云学水声。(唐-李贺《天上谣》。82.1.2嗅觉和味觉嗅觉和味觉由于口鼻相通而经常转移。如中文的“滋味”、“气味”囊括了嗅觉和味觉,英语的“flavor”亦包含嗅觉和味觉。而“香甜”和“sweet”都是兼容了嗅觉和味觉。Softmusiclikeaperfume,andsweetlightgoldenwithaudibleodorse

5、xquisite,swathemewithcerementsforeternity.(ArthurSymons,TheOpiumSmoker)亦是英语诗歌中通感修辞的表现。2.1.3各感觉之间的挪移通感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如比喻修辞一样,在人类语言使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英文学作品及诗歌中通感修辞尤其常见。如“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歌声和清香在视觉和听觉之间挪移对审美主体(作者,读者)的心理感受上产生了等同的审美价值,各种感官被调动一起去感知事物,使意象感觉更为深刻,产生超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如,:O,foradra

6、ughtofvintage,thathathbeencooledalongageinthedeep-delvedearth,TastingofFloraandthecountrygreen,Dance,andProvencalsong,andsunburntmirth!(KeatsOdetoaNightingale)8以上诸多示例初现了通感修辞的修辞功能,那么有什么语言条件和语言策略可以表现这些通感型的意象?“在语词中,有一类显象词是可以唤起表象的词,其中,能够独立唤起完整的表象的即为自足型显象词。而自身没有相应的独立表象,附于自足型显象词上,通过对状态特征的表现变得具体、鲜明,

7、形容词、动词一般属于这类显象词,被称为附着型显象词”(邓德萍,英汉通感修辞浅谈)。这些词语可以表现不同的感觉表象,而通感性意象就是这些不同感觉的显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修辞的产物。3.通感的认知分析根据Lakoff&Johnson(1980)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缘于隐喻概念。他们考察了大量的英语语料,发现英语的许多表达都是来自于基本的隐喻。他们把这种基本隐喻叫做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自Lakoff&Johnson创建了“概念隐喻理论”,不少学者和语言学家开始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