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生命德育的建构

论学校生命德育的建构

ID:11668301

大小:7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3

论学校生命德育的建构_第1页
论学校生命德育的建构_第2页
论学校生命德育的建构_第3页
论学校生命德育的建构_第4页
论学校生命德育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学校生命德育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学校生命道德教育的建构【摘要】21世纪是个体生命凸显的时代,生命是道德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生命的和谐、健康和全面发展是道德教育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这一角度考察,生命是学校道德教育必要的视角。而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缺憾在于漠视生命,因此将生命道德教育列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新领域,从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建构学校生命道德教育模式。【关键词】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DiscourseonschoollifemoraleducationconstructionAbstract:Thetwenty-firstcenturyisthetimewhic

2、htheindividuallifehighlights,thelifeisthepremisewhichthemoraleducationcanrealize,andtheharmony,healthyandthefullscaledevelopmentofthelifeistheaimandboundaryonthemoraleducationpursuing.Fromthisangle,thelifeistheessentialprospectiveoftheschoolmoraleducation.Butthecontemporary

3、schoolmoraleducationdisappointmentliesinignoringthelife,thereforelistingthelifemoraleducationasthenewdomainoftheschoolmoraleducation,andfromthegoal,thecontent,thewayandtheappraisalsystemconstructingtheschoollifemoraleducationpattern.Keywords:Life;Moraleducation;Lifemoraledu

4、cation一、生命:学校道德教育必要的视角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生命自从产生到人类社会以至现在,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从各自的生存处境中表达着他们对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解与期望,每一代人也只能在各自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处境中来谋求他们对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解与追求,并以之来观照他们当下的生活实践。历史在变迁,生命在进化,理论在完善,因此,生命、道德、教育的问题不仅具有永恒性,也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实践观点认为,“系统地抛弃任何先于实事或超于实事,因而是先验的和绝对的法则,就必须从

5、事实本身出发去推演法则,从现实出发去建立理想,从自然出发去提炼道德哲学。我们自然本性的主要和基本的事实是,我们是活生生的、富有情感并能进行思维的生命。我们曾不得不从中求得行为之原理的正是生命。”居友.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M].余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P201)由此可见,我们应当从个体的生命现象本身去观察、理解和思考道德教育的现实与未来。(一)“生命”、“道德教育”内涵的探讨人的历史无疑是人的生命活动史,因而,打开历史我们即可解读人的生命。何谓生命?传统上,人们习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定义生命,认为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

6、属性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随着科学的分化及其发展,涉及“生命”的各门学科都试图从各自的角度界定“生命”。心理学认为,生命即意识到的自我,从婴儿期开始缓慢发展;法理学则认为,生命是动植物或有机体的存在状态。即使是同一门学科,因其发展阶段不同,流派不同,或是研究视角不同,对生命的认识也不同。在哲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命是主要由核酸、蛋白质大分子组成的、以细胞为最基本单位的复合体系的存在方式”;陈玉馄.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P62)而生命哲学则认为,“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无限的本原,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

7、多样地、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或体验来把握。”葛力.现代西方哲学词典[M].北京:求实出版社,1990年版.(P124)如狄尔泰从心理一历史一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精神生命,反对将人看作单纯认知的主体,强调人是完整的人,认识是知、情、意的统一;理解活动不是反省的过程,而是以生命表现为引导,进入他人内在的心理生命的过程。运用理解概念,狄尔泰将个体的生命扩展到他人的生命和人类的类生命。而柏格森则断言:宇宙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生命之流”,即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永动不息而又不知疲惫的生命冲动。他从生物进化

8、论出发,经历了从物理机械的世界中发现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狂喜。他认为生命是一种向上的冲动,生命的本质是创造。生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关于生命的概念和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