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doc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doc

ID:11689435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3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doc_第1页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doc_第2页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doc_第3页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doc_第4页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论文作者:刘超翔,胡洪营,张健,黄霞,施汉昌,钱易摘要:分析了我国供水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指出目前采用的管网微观动态水力模型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提出了给水管网分区的新概念,即在管网微观动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给水管网分区,然后用模型指导管网的运行。阐述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管网建模和管网分区方法。关键词:人工复合生态床面源污染农村污水水生植物ComparisonBetweentheFreeWaterandSubsurfaceFlowTypeConstructedWetlandsforRuralSewag

2、eTreatment  Abstract:Inapilotstudy,freewaterandsubsurfaceflowtypeconstructedwetlandswereusedfortreatmentoflowstrengthruralsewageintheareaofDian-chiLake.Thetestresultshowedthatunderhighhydraulicloadingrate(30cm/d),theremovalrateofCOD,TN,NH4+-NandTPisrespectively70

3、.6%,60.6%,80.9%,66.0%inthesubsurfaceflowwetlandandis63.1%,61.2%,90.2%,and60.2%inthefreewaterwetland.Itwasalsoshowedthattheamountofnitrogenandphosphorusabsorbedbyhydrophyteinfreewaterartificialwetlandisgreaterthanthatinsubsurfaceflowtypewetland;inthelattertheamoun

4、tofnitrogenandphosphorusabsorbedisrespectively1625kgN/(hm2·a)and148kgP/(hm2·a),andintheformeris1999kgN/(hm2·a)and223kgP/(hm2·a)respectively.  Keywords:constructedwetland;non-pointsourcepollution;ruralsewage;hydrophyte  面源污染是造成滇池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对某示范控制区的调查结果,暴雨径流、台

5、地水土流失、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是构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而河道和沟渠则是污染物的最终入湖途径,因此有效地控制村镇农业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氮、磷等污染物量,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工复合生态床污水处理技术被认为是控制面源污染的一种费用低廉、实用有效的方法[1、2],为此针对滇池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与流域村庄农田排灌水混合后具有污染物浓度低但流量大的特点,采用高水力负荷下表面流和潜流式两种生态床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分析比较了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作用。71 试验装置及方法1.1试验装置  试验在滇池流域某一示范

6、控制区进行,共设3个单元床体,即对照床、潜流式床和表面流床。对照床为无植物床体,而在潜流式床和表面流床的前1/3段种植芦苇(16株/m2),后2/3段种植茭白(12株/m2)。每个床体宽为1m,长为6m,床深为0.7m,坡度为1%。在对照床和潜流式床体的底部铺设10cm厚的碎石(直径为2~4cm)层,中部为40cm的炉渣层,上部为10cm的土壤,污水在床体内部水平流动。布水区和集水区分别填充直径为2~5cm的卵石,宽度为40cm。在集水区底部安装有多孔集水管并与外部一出水高度可调的竖管相联接,水深保持在50cm左右。表面

7、流床体内部均匀填充一定配比的炉渣和土壤混合物,深度为40cm。床体表面维持20cm深的自由水面,其深度由出口溢流堰调节。1.2 植物栽培  试验选用滇池流域常见的水生植物芦苇和茭白。2001年2月底在滇池附近的沼泽地选择壮实的植物芽尖,取20cm×20cm×40cm(长×宽×高)的带土芽尖移植到各单元床体。栽完后立即充水,保持根部浸泡在水中,半个月后开始进污水[3]。1.3 试验条件  试验系统自2001年2月底开始建设,3月底开始运行,共运行5个月。原水来自该示范控制区的某沟渠下游(该沟渠经过农田和村镇,最后进入滇池)

8、,以生活污水为主,混有一部分农田排灌水和雨水。试验期间原水水质见表1,运行条件如表2所示。主要分析项目有COD、TN、NH4+-N和TP等,分析频次为每周1~2次,采用国家环保局推荐的方法。表1 原水水质COD(mg/L)TN(mg/L)NH4+-N(mg/L)TP(mg/L)DO(mg/L)pH50~802~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