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

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

ID:11698515

大小:250.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7-13

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_第1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_第2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_第3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_第4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进新课程试题全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之选择题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A必然B必要C必需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A改革B创新C变革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A)。A发挥B发展C发扬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A变革B改变C变化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A重要B基本C必要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A重要B必要C首要7、新课程教学改

2、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A、先进的教学观念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D、为了一切学生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1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1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A、师生对话B、师生交往C、共同讨论D、课堂活动12、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3、课程不是教学的(A)。A、权威B、方向C、目标D、计划1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A、嘴B、耳C、心D、眼15、学生的主体是(C)。A、教师B、家长C、学生D、学校1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A、服从B、尊重C

4、、赞赏D、引导17、教师是学习的(D)。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以上都是1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A、1/3B、2/3C、1/2D、1/419.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20。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21。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B.

5、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22.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3.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24.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25.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26.

6、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27.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28.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2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

7、批改作业D.考试30。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3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32.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33..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34、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

8、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