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ID:11704895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3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工程育苗、幼林、成林主要病害防治指标、防治设计、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检查和建档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茶工程育苗、幼林、成林的病害防治。也适用于全省其他油茶生产的病害防治。   2 名词解释   2.1 炭疽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有性阶段是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at(Stonem.)Spautd.Et Schrenk],无性阶段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lchumgioeosporloldespenz.)。

2、病菌主要危害油茶果和叶,其次危害枝梢和花蕾。果实病斑典型的为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有轮生小黑点(病菌子实体)。叶上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有轮生小黑点。   2.2 软腐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名称有的认为是油茶黑粘座孢霉[MyrotheciumCamelliae(Liu,weietFan)P.K.Chi,WuetLin.],另有认为是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CamelliaeLiuWeietFan)。本病主要发生有苗期,成林发病轻。危害叶和果。湿度大时叶斑呈水渍状腐烂,在病斑表面产生灰白色圆形颗粒

3、。天气干燥时,病斑呈红褐色枯斑。果斑先呈水渍状腐烂,有时长灰白色圆形颗粒状物。   2.3 菌核性根腐病:本病又称白绢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是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病菌侵染苗木根和根茎部。病部褐色腐烂块状。病根及土表有白色绢丝状菌丝和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初期为白色,然后变为黄色,再变成红褐色至黑褐色圆形颗粒)。   2.4 赤枯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名称待定。本病只危害油茶叶。病斑红褐色云纹状或赤褐色枯斑。   2.5 幼林根腐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是毁坏柱孢霉[Cylindro

4、carpondestructans(Zins.)Scholten]。病株根部腐烂,最后枯萎死亡。   2.6 半边疯:由真菌引起。病菌是碎纹伏革菌(CorticiumscutellareBrek.etCurt.),本病发生在油茶老林病枝和主杆。典型的产生白色膏药状菌膜,严重时木质部腐烂。   2.7 烟煤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是山茶小煤炱菌[MeliolaCamelliae(Catt.)Sacc.]或茶烟煤菌(CapnodiumtheaeHara)。病株芽、叶和嫩枝产生黑色霉点或铺满一层黑色烟煤状物。   2.

5、8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和有益林木生长的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条件。所以,应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在当地的发生情况,有机地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建立一个以林木为主体的合理生态系统,并力求保持相对稳定,能经济有效地把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2.9历史病株:油茶林内有的植株年年炭疽病发生早、发病重,有利于病菌的积累、繁殖和传播。常常成为炭疽病传播中心。人们把这类病株称历史病株。   2.10 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是指寄主植物的品种中,对某一种或

6、几种病害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称抗病品种。    2.11抗病优株:自然界油茶林中有许多单株对炭疽病抗性很强,果实发病率低或不发病,而且经济性达到优株选择标准。因此,把这类单株称抗病优株。   2.12杀菌剂:是指在一定量或一定浓度下对菌类具有杀菌作用或抑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在习惯上,杀菌剂除了用以防治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外,还包括类菌原体、类细菌、病毒、线虫等引起的林木病害。本项规程中常用的杀菌剂有波尔多液、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及石硫合剂等。   2.13 常发病害:在油茶苗期、幼林和成林中,有些病害年年发生,

7、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把这些病害称为常发病害。如油茶炭疽病、赤枯病、软腐病。   2.14感病指数(又称病情指数):感病指数是表示某种病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其方法是:在调查某种病害的危害程度时,先拟订发病程度分级标准,然后按照发病轻、中、重分级,每一级用一数值表示。根据调查材料,按感病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标准地病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即感病指数。   3 防治对象及指标   3.1 防治对象   油茶炭疽病、赤枯病、软腐病、菌核性根腐病、烟煤病、幼林根腐病、半边疯。   3.2 各病害经防治后,防治效果应达到的

8、指标   重病区经防治炭疽病感病指数在10左右;赤枯病和软腐病感指数10~15;烟煤病感病指数10~20;菌核性根腐病病株率在5%以下;幼林根腐病病株率为1~2%;半边疯病株率在3%以下。   3.3 可行性评估   3.3.1 各级技术人员加强防治技术的指导和组织防治工作。   3.3.2 根据需要,不同时期举办病害防治培训班,培养具有识别主要病害和掌握防治技术的人才。   3.3.3 组织有关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