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上囚绿记学案

苏教版语文九上囚绿记学案

ID:11706544

大小:2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3

苏教版语文九上囚绿记学案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九上囚绿记学案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九上囚绿记学案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九上囚绿记学案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九上囚绿记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上囚绿记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囚绿记》互动学案设计人 綦宗峰     时间  2009.10.22.    序号   43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2.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思想。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二、预习测试1.选出下列加框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A\涸辙gù            淅沥xi          揠苗助长yàB\婆娑 sha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C\珍重zhèn          猗郁qī          毫不犹豫yùD\蕈xùn菌          囚系jì          永不屈服yǒng 2.注音解词葱茏: 

2、                          涸辙:         揠苗助长:                       猗郁:幽囚:                           淅沥背景提示:陆蠡,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圣泉。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后任编辑。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处女作《海星》,陆蠡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尤其可敬的是,陆蠢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42年4月13日被捕后,在南京审讯,日本宪兵问:“你赞

3、成南京政府吗?”陆蠢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惨遭杀害,年仅34岁。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借窗前的一株常青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那时,是在芦沟桥事件之后,它隐喻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民族的热望,“也让我们窥见了他那渴望阳光、渴望生命、渴望欢乐的三、课内探究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根据作者的思路填写动词:(    )绿(    )绿(    )绿(    )绿2、我为什么要“囚绿”?3、我为什么让“绿”恢复了自由? 4、文章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4、?(联系历史背景说) 四、当堂训练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1、我的“绿友”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

5、___________2.文段中哪句话能暗示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方框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联系上下文,说说“珍重”的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五、主题阅读        春之怀谷      张晓谷   春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

6、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便从云端到山麓,从山麓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花把

7、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一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手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觉到的水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来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