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ID:11710802

大小:25.4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3

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_第1页
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_第2页
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_第3页
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_第4页
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1.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  )。  A.请示B.报告C.议案D.意见  2.联合行文时确定成文时间的标准是(  )。  A.以第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B.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C.以文件撰写的日期为准D.以文件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3.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准备工作、调查工作、研究工作和(  )。  A.总结工作B.报告工作C.宣传工作D.归档工作  4.档案工作包括(  )。  A.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B.档案收集、档案传递、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

2、部分C.档案清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D.档案清理、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5.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前提条件是(  )。  A.法律主体B.法律事实C.法律客体D.法律规范  6.我国宪法规定,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主体是(  )。  A.国务院B.省、直辖市人民政府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  7.公民赵理在乘车出差途中,因翻车而下落不明,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的期限最早为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  A.1年B.2年C.3年D.4年  8.甲公司采取欺诈手段与受到欺诈的乙公司订立了一份合同,则该合同( 

3、 )。  A.是无效合同B.未成立C.是可撤销合同D.效力待定  9.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每类犯罪划分的依据是犯罪的(  )。  A.直接客体B.同类客体C.一般客体D.复杂客体  10.经营者销售商品时采取的下列经营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  A.在帐外暗中给予买方回扣B.因为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C.以明示方式给买方折扣并如实入账D.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1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不能要求国家赔偿的是(  )。  A.非法拘禁B.非法扣押、冻结财产C.非法限制选举权D.违反国家规定征收摊派费用  12.回避制度主要体现了

4、行政程序法的(  )。  A.程序公正原则B.行政参与原则C.程序公开原则D.行政效率原则  13.在行政诉讼中,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下列何种身份参加诉讼?(  )  A.被告B.诉讼代理人C.证人D.第三人  14.下列选项中,人民法院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变更判决的是(  )。  A.主要证据不足B.超越职权C.违反法定程序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15.明确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的是(  )。  A.《新学伪经考》B.《天演论》C.《变法通义》D.《孔子改制考》  1.B [解析]略  2.B [解析]略  3.A [解

5、析]略  4.A [解析]略  5.D [解析]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人们根据法律规定而结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故选D。  6.B [解析]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故选B。  7.B [解析]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推定其死亡,宣告结束失踪人以生前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宣告死亡的法律条件之一就是失踪达到法定期间。《民法通则》第23条规定了两类:普通期间为4年,从自然人音讯消失之次日起计算

6、;特殊期间的时间为2年,该期间仅适用于因意外外事故造成的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情况,期间的开始为意外事故发生之日,故选B。  8.C [解析](1)无效的合同  《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  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可变更或可撤销的合同  《合同法》第54条规定了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  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②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③一方

7、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C。  9.B [解析]犯罪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复杂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害的客体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依据是犯罪的同类客体,故选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