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

ID:1171358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08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_第1页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_第2页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_第3页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_第4页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3篇读《孟子》,读出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就通知咱们磨练是成功必经之路。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孟子心得1500字,欢迎查看。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一:孟子曾在一篇中说,虞舜、傅说、管夷吾、胶鬲、孙叔敖和百里奚这六位现代贤人,本来位置卑微,历尽磨练,才成为君主或重臣。他认为,经历困境和磨练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他还说,一个人犯错误后才能抖擞起来,国家遇到敌国要挟后才能保持警觉,得到敌国的要挟,常常会居安而不思危,战争麻木,走向灭亡。他就是这样,以个人和国家的事例证实“生于忧患”这个分论点。那么,这个

2、分论点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且看上面两个事例:我教过一个先生,他随离异后的母亲生活。母亲身杀得逞,疯了,得到了自理能力和抚养孩子的能力。他又改跟父亲,而父亲已另立新家,便嫌弃、虐待他。他只好流浪街头。后来,他失去姨妈、舅舅的接济,白天上学,晚上帮姨妈看守五金档。谁料他以怨报德,竟带几个猪朋狗友偷走档口里的钱财,最终锒铛入狱。他先身处离异家庭,后又仰人鼻息,却没能“生于忧患”。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遭到秦国的要挟,却相继灭亡。它们也没能“生于忧患”。拿这两个事例跟孟子的观点绝对比,前提条件一样,但终局刚好相同。那个先生的终局为什么会跟孟子的观点

3、相同?由于他觉得世界上没一个好人,由于他不懂报恩,由于他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薄弱,自强不息。可见,决定人的生死的次要要素是由人的知识程度、思维程度、技能程度、心思承受能力、生理瘦弱情况等所组成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强弱很大水平上左右了他顺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大小,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只是一个主要要素。面对吴国的进犯,勾践能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面对日寇的入侵,溥仪却俯首称臣,甘当傀儡。六国的终局为什么跟孟子的观点相同?苏洵曾经论证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可见,决定国家存亡的次要要素是由国家的决策程度、经济实力、科技条件、社会次序、国防情况等所造成的综合国力,这个

4、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水平上左右了这个国家对抗内忧内乱的胜败,外界条件的安危好坏也只是一个主要要素。面对美英联军的立体进攻,萨达姆败下阵来,成为战俘;面对塔利班的恐怖袭击,美国能猛烈反击,稳固局面。这证实,孟子的观点不能普而遍之,绝而对之。孟子“生于忧患”的观点乃是用不完全演绎法之中的简单枚举法推理出来的,他并没有全面调查个人和国家的各种“生”、“死”景象,也没有全面调查形成这些“生”、“死”景象的种种要素,光凭六位名人“生于忧患”这几个事例,没有思考到“死于忧患”的泛滥事例,就贸贸然下结论,其观点没有普遍性,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他片面地夸大了外界不利要素对个

5、人和国家的影响力。烈火显真金,疾风知朽木。个人和国家能在忧患中发展起来,也会在忧患中颓丧下去,要害在于这个人和这个国家是真金还是朽木。外界环境的忧患不是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根本要素,决定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根本要素,是个人本身的综合素质,是国家本身的综合国力。因此,咱们要致力进步个人素质和综合国力,以达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一个人品学兼优,身心瘦弱,会自理,能自立,竞争能力强,抗波折力强,能随机应变,才能更有力地抵御厄困和磨练;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社会稳固,国防坚固,才能更有力地经受动乱和和平,并取得稳固和发展。读孟子的心得1500字二:

6、孟子是亚圣,集儒家大成,孔子是首创私学,虽然“儒”思维并非孔子首创,却是在孔子那里发挥到极至。生于孔子一百多年后的孟子,以孔子为“大圣”,遵照孔子的一套礼仪廉耻,然而孟子并非凡夫俗子,只懂得硬抄照搬,从某种水平上来看,孟子是摆脱了孔子的羁绊,构成了独立的人格,比如在一些人事看法下等。孟子讲兽性,讲仁义,讲建功立业,讲“兽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讲“仁者无敌”,讲“富贵不能淫,英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邪气。然而,孟子终归是太完美无瑕主义了,他相信孔子的“小人之德风,君子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但是他能否明白人在其位必有迫不得已的事?就像一个狱官,兴许他并不

7、想杀人,但这“杀人”就是他的工作,他能为不杀人而饿死本人——“杀”本人吗?就像一个士兵,兴许他每天都在祈祷战争,是个战争主义者,但单方一旦开战,他便不可做个后退的勇士!这就是身不禁己。在霸道上,他也说:“为政难,不得罪于室”,但是矛盾无处不在,当为政与室出现了成绩怎样办?孟子是甘心做个冤枉求全的客卿吗?我想不是的,一个可谓“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人怎样会甘受眼辱,他比孔子英勇,有魄力,所以他不甘,镇压,游说。但以上矛盾是不在孟子的能力范围内的,孟子会讲一系列的治国口号,治国方略,会在被蒙蔽的黑暗中找出些处理方案来,知道民心向利,于是观君王饱民腹,顺

8、民志,但纵观一切,那一套套看似完美的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