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

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

ID:11719434

大小:58.0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3

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_第1页
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_第2页
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_第3页
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_第4页
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网上作业及答案阅读与写作基础(二)作业辅导1第三单元   一、单选题   1.北宋文坛的前期领袖人物是( A    )   A.欧阳修    B.苏轼    C.苏辙    D.曾巩   2.唐宋八大家中,政治上挫败后以山水自遣的是(  B   )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   3.“唐宋八大家”是就他们的     成就而言的。(  C )   A.词歌    B.小说    C.散文     D.书法   4.以考证作根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是(   C   )   A.韩愈    B.柳宗元   C.曾巩   D.苏洵   5.“别出蹊径,跌宕自喜”,这句话是曾国藩对      的评价。(   A  )   A.《送李愿归盘谷序》   B.《钴鉧潭西小丘记》     C.《读司马法》         D.《纵囚论》   6.“永州八记”的作者是(  C     )   A.韩愈      B.欧阳修    C.柳宗元    D.苏轼   7.《纵囚论》的作者是( D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8.

3、在唐宋八大家中,说他的散文情韵略逊欧阳修,风华不及苏轼,然说理则绵密深细的是(  D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辙    D.曾巩   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的作者是(  D     )   A.苏轼      B.韩愈     C.普济     D.朱熹   10.宋代,具有洒脱无拘,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的名家是(  B  )   A.欧阳修    B.苏轼     C.苏辙   D.曾巩   二、多选题   1.《送李愿归盘谷序》中,作者着力写了三种人,他们是(   

4、  ABC )   A.官场中人   B.隐士   C.趋炎附势之人   D.皇帝   E.市井百姓   2.以下作品中属“永州八记”的有(      ABCDE )   A.《始得西山宴游记》 B.《钴鉧潭记》 C.《袁家渴记》 D.《石渠记》 E.《石涧记》   3.《五灯会元》编订时依据的“灯录”有(      ABCDE )   A.《景德传灯录》 B.《天圣广灯录》 C.《建中靖国续灯录》    D.《联灯会要》  E.《嘉泰普灯录》   4.古人对《上枢密韩太尉书》一律以“奇”评之,其含义是(    AB

5、   )   A.行文之奇  B.立言之奇 C.人物命运之奇  D.写作手法之奇  E.文章形式之奇    三、词语解释   1.太行之阳有盘谷                 (   山的南面    )   2.货而不售                       (   卖   )   3.天尚如此,况于君乎             (   对于    )   4.是上贼下之情也                 (    窥测  )   5.及考其先后而第之               (   编次  )   6

6、.侣鱼虾而友麋鹿                (     以……为伴    )   7.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    同“现” )    四、简答题   1. 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中,作者对大丈夫在官场与隐逸世界中的不同表现是否有态度上的明显褒贬?    辅导书P72页   2.《原谤》中的“谤”是什么意思?作者对“谤”持怎样的态度?   2此谤可译为批评、指责等,是一个中性词。在文中特指人民对君王尤其是对暴君的批评和指责皮日修对这种人民批评君王之谤持肯定的态度,并从天道的角度论证起合理性

7、。   3.《前赤壁赋》主客二人的对答,是否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人的思想碰撞?为什么?试结合当时苏轼的处境,对此加以说明。不可以。主客问答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文中主客对话不应理解为两个不同人的思想碰撞,而实际上是苏轼内心不同情绪的反应。可以说,“主”代表着苏轼的理智,客代表着苏轼的情感(具体见辅导书P95页)。   4.你认为在《禅宗语录》中对佛祖的不恭是一种反叛姿态,还是一种宗教暗示,抑或二者皆有?见P110页    五、阅读与分析(20分)   (一)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雩、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

8、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1.上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其用意何在?   2.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   1.对比。议论。突出了小丘遭遇之不公,流露出了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及无奈。   2.小丘遭遇与己类似,贺小丘之遇是反衬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