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

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

ID:11730984

大小:37.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3

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_第1页
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_第2页
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_第3页
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_第4页
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中医如何看病:论中医临证程序thinkmost根据自己学习《光明中医函授教材:中医临证程序与辩证思维方法》后所摘录整理   何谓临证程序:在临证辨证论治过程中实施各项诊治内容的次序。   程序分三个阶段:诊察;辨证;论治。   具体的临证程序内容有:诊察、议病、辨性、定位、求因、度势、明本、立法、选方、遣药、医嘱、随访。一、诊察   诊察:医者应用四诊全面而系统地收集病人提供的症状及与病症有关情况的临证程序。1、需遵循“四诊合参”原则。2、应具备对症状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其主

2、要包括:(1)类似症状的鉴别;(2)症状真伪的识别。    议病:1、议病人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质、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心境。2、议病人的主症情况:(1)议病邪:审议致病因素以及所形成的病症性质。邪气主要有:风、寒、暑、湿、燥、火、痰、食、虫、毒十二种。(2)议病性:审议病症的寒热虚实性质。临证中决定疾病性质的主要因素,仍以病邪属性和正气盛衰为核心,疾病性质是以寒热虚实的形式显示出来的。疾病的寒热性质,主要取决于病邪的属性和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且与地理环境、发病季节、正气强弱,病邪多少有一定关

3、系。疾病的虚实性质,主要反映了病症发展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与致病病邪的盛衰以及二者相互抗争的状态。审议实证,当辨病邪为何?是风寒暑湿燥火?还是痰饮虫食毒瘀?审议虚证,当辨清虚在何处,是津液?是气血?还是阴阳?在何脏腑?在审议虚实时,还要对虚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弄清是由实而治虚,还是在虚证基础上感受邪实,或为虚实夹杂症。(3)议病位:审议病症的病变部位。病位指病变的不同分类,具体包括:身形位置、经络脏腑、气血等。将辨部位落实到脏腑气血,是一种执简驭繁的捷径。(4)议病势:审议病症在演变过程中的发展

4、趋势。审议病势主要从体内正邪交争两方面力量的对比,体质或脏腑阴阳的偏盛偏衰,气候环境,情志状态,辨证论治的当否,方药配伍是否合理,病人的摄养或病后调护等方面加以考虑。病症传变形式,临证常见有表里出入,上下互传,虚实转换,寒热更替。二、辨证:1、辨病因:   首先从病因上分清外感和内伤。外感病和内伤病:外感病用六经辨证,或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内伤病则用五脏辨证,即脏腑辨证。2、辨病位:确定病症发生的部位。(1)表里定位:表里标示着疾病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病变的趋势。(2)上中下定位:上部、中部、下

5、部、三部同病(3)脏腑定位:五脏、六腑、奇恒之腑。(4)经络定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3、辨病势:辨识和预测疾病发生发展的趋势或趋向,称为度势,或定向。(1)六经传变规律的揣度:传、不传、合病、并病;越经传、误下传、表里传、首尾传。(2)卫气营血传变规律的揣度:一般规律是由卫而气而营而血。又因感邪有轻重,体质强弱之异,夹湿兼痰之别,诊治失误以及发病又有新感、伏气和新感引动伏气三种不同情况。传变可出现:初起即见气分证候;有卫分受邪,不传气分,而迳直传入营分;有长期稽留气分;更有卫、气、营、血各个阶段证候交

6、叉出现而呈卫气同病,气营两燔等。(3)三焦传变规律的揣度: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4)脏腑传变规律揣度:所胜太过,相乘所不胜;所胜不及,为所不胜反侮。4、辨病性:辨别疾病的性质和属性,称为定性。(1)辨阴阳寒热虚实(2)辨气血:气虚证、气滞证、气逆证、血虚证、血瘀证5、辨病机:病机是分析综合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病机包括:病因、病位、病势、病性等各项内容。6、辨病症:病证多有主症、病因、病位等一个或几个因素而定,这些病证有的以症状命名,如发热

7、、浮肿、泄泻;有的以病命名,如痹、痿、厥;有的以证命名,如太阳证、哮喘证、湿温证。三、论治(一)立法1、何谓立法:立法包含三个层次的概念。法则:指导治疗的基本原理,如调和阴阳、治病求本、扶正祛邪、逆治或从治等。其下再分治则,如“从治”法包含“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治则。治则:是对某一类病证的治疗原则,如祛风、清暑、祛寒、汗法、下法、和法、补法等,均为治则。治法:是针对某一种证的治疗方法,如针对太阳病表寒实证,用辛温发汗法。所谓“方随法立”,“以法选方”等,这里的法就是这种治法。2、

8、治疗原则:在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基础上,逐步总结出来的治疗疾病的总原则。(1)治本与治标:治本与治标的临证运用,主要取决于病情的轻重与缓急。病证的轻重缓急,有常和变两类。常法: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轻病宜缓治,病重宜急治;虚证宜缓治,实证宜急治。变法:病虽轻而病机渐增,有由浅入深之患,则治不容缓;病重而蟠结已久,有欲速不达之虞,则治不容急。虚证阴阳大伤,不急扶之则气血难复;实证弥漫不解,不缓图之则邪正并王。此为权变之计,可视病情而采用治本、治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