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解构主义建筑

试谈解构主义建筑

ID:11742736

大小:3.9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7-13

试谈解构主义建筑_第1页
试谈解构主义建筑_第2页
试谈解构主义建筑_第3页
试谈解构主义建筑_第4页
试谈解构主义建筑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解构主义建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谈解构主义建筑一、解构主义的产生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在建筑上最先开始。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意义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是8

2、0年代以来的事情。JacquesDerrida二、解构主义的特点从前面知道,解构主义是否定结构主义的,解构主义的最大特征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即:●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三、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1988年3月在伦敦泰特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关于解构主义的研讨会。与会者观看德里达送来的录相带,讨论了建筑以及绘画雕塑问题。同年6月年美国纽约大都会现代艺术陈列馆举办了解构建筑展,展出了7名建筑师[Frankgery(盖里)、Pede埃森曼、李伯斯金、RenKoo

3、lhas(库哈斯)、Zahahadid(哈迪特)、希麦伯劳(蓝天组)、屈米的10件作品,在这两次活动之间,英国《建筑设计》杂志出了一个《建筑中的解构》的专号,在解构建筑展开幕的同时,英国《建筑》杂志的主编在该刊6月号的“编者的话”中把解构主义建筑列为20世纪继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两次浪潮出现的第三次浪潮。由此,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发展日益高涨。四、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有兴趣在结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形成在建筑学设计原则的变形与移位,譬如一

4、些结构与大厦封套.大厦的完成视觉外观利用不可预料和受控纷乱描绘的刺激出现了无数的解构主义的"样式"。部分解构主义“样式”赏析五、解构主义运动中的重大历史事件①1982年拉维列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的建筑设计竞争,在本次竞赛中特别德里达、彼得·艾森曼还有柏纳德·楚米的作品分别成为了获奖作品。拉维列特公园②1988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的解构主义建筑展览,由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克·威格利组织。菲利普·约翰逊和其作品③1989年初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WexnerCenterfortheArts)的建成。彼得

5、·艾森曼和他设计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以上三个事件在解构主义建筑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有力地推动了解构主义的发展。六、美国当代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美国当代最优秀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有弗兰克·盖瑞、弗雷德里克·费希尔、科宁·埃森伯格、埃里奇·欧文·莫斯和莫尔福西斯等,他们的空间新解构建筑作品曾在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举行过展览。盖瑞在城市,层层形态和意念互不相干、根植于生气勃勃但无甚价值的地方平民主义的建筑作品中体现着他的创意。费希尔则擅长以简单、细致和优雅的手法,别具艺术眼光来解构空间。埃里奇·欧文·莫斯由于受盖瑞的影响,热衷于对已经失去原来功能、

6、风格的过时建筑物注入新的用途,再运用自己独特的手法解构常用的轮廓,释放出新的能量和意义,用出人意料的方法化腐朽为神奇,使之重新焕发青春。莫尔福西斯所追寻的又是另外一种概念。他的建筑作品有错综复杂、亦有矛盾对立,刻意表现粗犷、简洁的韵味,将平庸的建筑解构得魅力四射。弗兰克·盖瑞作品弗雷德里克·费希尔作品科宁·埃森伯格作品埃里奇·欧文·莫斯作品莫尔福西斯作品七、解构主义建筑对我国建筑的影响解构主义对国内的主要影响时段是2000年前后,代表建筑师有莫伯治、ZahaHadid和蓝天组,代表建筑有广州歌剧院、广州地铁、广州艺术博物院等。广州歌剧院广州地铁和博物院广州

7、楼市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解构主义的影响,位于白云区黄边路的时代玫瑰园是在广州楼市当中受解构主义影响最深的楼盘之一,它高举的“新解构主义”旗号虽然有点抽象难懂,但也渐为年轻买家所接受。这些现象说明解构主义建筑对中国建筑和中国人的住房观念已经开始产生影响。八、我的感想远古时代,为了满足基本的遮风挡雨和保暖御寒需要,人们居住于洞穴之中。开始时人们使用的都是天然洞穴,逐渐也出现了一些人工洞穴。1.8万年前原古人使用的天然洞穴(周口店)现代中国的人工窑洞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出现了阶级分化,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房子的基本功能已不被大多数人考虑,为了体现主人的

8、身分和威严,建筑往往极尽威严和繁复,这种现象尤其出现在皇家建筑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