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

ID:11777965

大小:4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3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1页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2页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3页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4页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教育史29769 中外教育史2007-06-2529769 中外教育史江苏教育学院编(高纲0858)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外教育史》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必修、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外教育制度、教育理论的经验与教训,把握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养成勇于探   中外教育史以中国和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为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制度的发展脉络,包括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实施的史实。二是自古以来中外主要

2、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主要教育流派的教育主张。主要介绍中外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   设置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了解和掌握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和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拓宽理论基础,开阔教育视野,提高历史、人文和教育素养。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分析《外国教育史》发展的不同实践,总结领会中索的学风、严谨求实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懂得把中外教育发展中有益的成份应用于现实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提高自身教育活动的理性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做贡献。   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考生在自学本门课程之前要建立较好的历史、哲学和教育

3、学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时间为线索学习,也可以分别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角度来学习,善于比较中外教育发展的异同,找出共性和个性,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以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从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的转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概况和世界早期学校的特点,理解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掌握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教育的特点和形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一)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4、劳动起源论。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远古时期非形式化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第二节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一)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埃及有三类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文士学校。   (二)古代印度的学校。   包括婆罗门教的家庭教育和古儒学校,佛教的寺院教育。   第三节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的萌芽。   从理论上讲,夏代具备的出现学校的条件。夏代的学校有庠、序、校等。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   商

5、代的学校机构有:庠、序、学、瞽宗。学和瞽宗为商代独创的新学校。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   西周的社会特点主要是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制。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学校的教师的特点是“官师合一”。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   第四节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二)雅典的教育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五节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一)共和政体时期的教育。   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小学、大学和高等教育。   (二)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三、考核要求   (一)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概况   1.识记:

6、非形式化教育;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2.领会: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特点。   (二)世界早期学校的出现   识记:宫廷学校;文士学校;古儒学校   (三)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1.识记:六艺;官师合一;瞽宗   2.领会:西周的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   (四)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1.识记:四艺;弦琴学校;体操学校   2.领会: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和特点;雅典教育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3.应用: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特点的比较。   (五)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1.识记:修辞学校   2.领会:古罗马帝国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化。   第二章

7、 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古代中西方主要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理解各位思想家教育的特色,明确主要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历史影响及地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士”。   (三)教育的对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四)教育的内容。孔子的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   (五)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为:注重修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第二节孟子的教

8、育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