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模拟精汇(130题)

诗歌鉴赏模拟精汇(130题)

ID:11782184

大小:1.08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8-07-14

诗歌鉴赏模拟精汇(130题)_第1页
诗歌鉴赏模拟精汇(130题)_第2页
诗歌鉴赏模拟精汇(130题)_第3页
诗歌鉴赏模拟精汇(130题)_第4页
诗歌鉴赏模拟精汇(130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模拟精汇(130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诗歌鉴赏:2010年最新名校模拟精汇(130题)【1】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13.【参考答案】(1)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对比,动态描写)(4分)(1)这首

2、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结合具体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2】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参考答案】13、(1)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3分。形式、内容、景

4、物特点各1分)(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3分。3种答法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3】12.阅读下面这首诗,

5、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12.(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

6、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3)“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103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4】(二)阅读下面这诗完成21-22题。(6分)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2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

7、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4分)答:2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5分)答:【参考答案】21.前半篇写的是山庄访隐图,后半篇写的是江村送别图。(大意对即可,各2分)22、锦里先生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或隐者)(1分)。从“未全贫”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安贫乐道,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2分)。从“儿童喜”、“鸟雀驯”和“相送柴门”等则可看出他耿介而不孤癖(1分),诚恳而又热情(2分)。【5】(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2—23题(6分)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元)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

8、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