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

八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

ID:11787482

大小:96.1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4

八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_第1页
八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_第2页
八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_第3页
八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_第4页
八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第六单元提纲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泉州实验中学2015届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纲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21.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二、通假字下见小潭(见_------现,出现)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三、一词多义1.以2.可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不可

2、知其源(能够)以其境过清(因为)明灭可见(能够)佁4.许3.然然不动(……的样子)潭中鱼可百许头(上下,光景)然往来视之(然而)杂然相许(《列子·汤问》)(赞同)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6.之5.清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水尤清冽(清澈)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8.若7.为全石以为底(作为)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为屿(成为)若毒之乎(你)10.而9.其其岸势(它的,小溪的)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不可知其源(指小溪)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四、古今异义1.崔氏二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2.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从此地到彼处五、重点字词翻译1、隔篁竹:竹林2、佩环:玉制的装饰品3、尤:特别4、清冽:清凉5、全石以为底:用…作为6、近岸:靠近7.为坻:成为8、坻:高地9、屿:小岛10、山甚:不平的岩石11、蒙:覆盖12、络:缠绕13、摇:摇晃14、缀:连结15、参差:不齐16、披拂:随风飘荡17、可:表示估计数目18、许:表示数目不确定19、澈:通“彻”,穿过、透20、布:映21、佁然:愣住的样子22、俶尔:忽然23、翕忽:轻快敏捷24、差互:相互交错25、环合:环绕合抱26、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27、幽邃:幽深28、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9、不可久居:停留30

4、、记之而去:离开31、隶而从者:随从32、小生:年轻人六、词类活用1.潭西南而望(名作状,西南:向西南)2.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4.犬牙差互(名作状,象狗的牙齿那样)5.从小丘西行(名作状,向西)6.下见小潭(名作状,向下,往下)7.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8.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因……感到高兴)9.如鸣珮环(动词作名词,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七、重点句子翻译(包括特殊句式)(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译: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高

5、兴(2)全石以为底。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卷石底以出译:潭底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四周)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晃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译:太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朝潭的西南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7)坐潭上。译:我坐在潭边八、文言文阅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6、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1)文章的作者是  唐  代文学家_柳宗元___,字  子厚     ,世称  柳河东     。本文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永州八记》。(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 散文的范畴。2.解释下列多

7、义词的含义①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明灭可见(能够)不可知其源(能够)②而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乃记之而去(表承接)而满山短树蒙密(表转折)3.“全石以为底”正确译文是(B)A全部是石为底。B以整块石头为底。C全部以整块大石头为底。D底部全部是石头。4.对“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理解正确的是(A)A写小石潭水尤其清冽。B写鱼在水中灵活地游动。C写鱼游动自如。D写鱼的游技高超,姿态优美。5.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D)A皆若空游无所依B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C斗折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