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概论试题答案

环境概论试题答案

ID:11789787

大小: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4

环境概论试题答案_第1页
环境概论试题答案_第2页
环境概论试题答案_第3页
环境概论试题答案_第4页
环境概论试题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概论试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1、环境学概念环境学是主要研究环境结构与状态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规律和具体途径的科学。3、环境问题分类环境问题按其产生根源,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按发生的机制进行分类,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按环境要素分,可以有大气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等。按范围分,

2、全球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等。5、环境分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按其要素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按其要素分——物理社会环境、生物社会环境、心理社会环境;按环境功能分为聚落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文化环境等。第二章大气环境1、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2、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破坏了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3

3、、大气污染源及其分类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两种。按来源性质分,大气主要污染源有:工业企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按照几何形状分类,大气污染源通常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4、大气污染物及其分类按物质来源分,大气污染物可分为燃料燃烧污染物;工业生产过程污染物;交通运输污染物。按物质性质分,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5、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SO2

4、、NO、CO等。6、二次污染物是由一次污染物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要强。比如硫酸及硫酸气溶胶等污染物。7、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8、湍流第9页共9页湍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流体中任意一点的物理量均有快速的大幅度起伏,并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各层流体间有强烈混合。

5、大气的不规则运动,风速时大时小,具有阵性的特点,在主导风向上也会出现上下左右不规则的阵性搅动,这就是大气湍流。9、大气污染气象因素及大气扩散大气污染气象因素——气象动力因素(风和湍流);气象热力因素(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大气扩散——将一定量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排入高空,借大气湍流和分子运动,向大气中低浓度区域迁移,从而把有害物质稀释到容许浓度以下的过程。10、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有帕斯奎尔(Pasquill)法。帕斯奎尔分类法(简记P·S),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它们分别表示为A,B,C,D,

6、E,F.11、气温垂直递减率不同气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常用气温垂直递减率(γ)表示,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在垂直于由每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12、干绝热递减率干绝热递减率是指地面绝热上升时,会因周围气压的减少而体积膨胀,用内能反抗外力,因此,它的温度就下降;空气块下降时,外压力增大,对其作压缩功,转化为内能,使其温度上升。这种空气块的运动,会使大气形成不同的温度层结。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温度变化的数值叫干绝热递减率。13、逆温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

7、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能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大量烟尘、水汽等聚集在逆温层下面,使能见度变坏,也易造成大气污染。14、下垫面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15、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troposphere)处于地球大气圈的最低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气温一般随高度逐步递减,地球表面的状况对这一层大气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风、雨、雪、雷电和寒潮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里。16、平

8、流层的特点。平流层的主要特征是层内气体运动是稳定的水平流动状态。平流层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层内有薄薄的一层臭氧气体。臭氧成分主要分布在20-40公里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