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收蚁规范技术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

ID:11817300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_第1页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_第2页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_第3页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家蚕收蚁规范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家蚕收蚁规范技术杨吟曙一、摊种蚕种领到共育室后,要迅速摊种,这是充分保证蚕种孵化优良的重要技术措施。因为:①蚕种是活体,需要呼吸,不及时摊种,堆积时间过长,影响胚子呼吸,降低体质;②摊种不及时,蚕种堆积在蚕种盒内,堆积时间过长,造成蚕种闷热,胚子体质虚弱,孵化时孵化不良或蚁体逆出出现“顶帽”。不及时摊种、堆积闷热是蚕种孵化不良和出现“顶帽”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及时摊种。摊种动作要轻,粒粒摊平,每张蚕种摊成1.5尺×1.8尺的长方形,然后上盖一张压卵网,以防蚕卵滚动,再上盖下垫浸水后甩干不滴水的湿匾,或在蚕匾上盖挤干的湿布(不能碰到蚕种)。摊种后不能使用防僵粉或新鲜石灰

2、粉撒在蚕种周围,因为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易吸水,降低蚕匾内湿度,影响蚕种孵化。二、补催青蚕种领回后,按催青室的标准温湿度对蚕种进行合理的保护,直至孵化,这一工作叫补催青。补催青是催青的继续,是提高一日孵化率,保证孵化整齐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黑暗保护、定时换气四项。(1)温度。蚕种补催青的目的温度为23—24℃4。中秋蚕期温度能达到要求,晚秋蚕期温度偏低,要及时升温,保证达到补催青的目的温度。(2)湿度。秋蚕期高温干躁,蚕种在补催青中补湿很重要。湿度过小、不注意及时补湿是造成蚕种孵化不良或逆出出现“顶帽”的另一重要原因。补催青时保持干温差1-1.5℃。共育室

3、共育数量少的,摊种后要上盖下垫甩干不滴水的湿匾;共育室共育数量多的,室内要挂湿布,门窗要挂湿帘、湿布,湿帘、湿布、湿匾吹干要及时更换。(3)黑暗保护。蚕种在催青室经过催青,由于雌雄、温度等原因发育总有偏差,通过补催青时的黑暗保护能促进点青卵向转青卵发育、抑制转青卵孵化,能够调节胚子发育的开差,促进胚子发育整齐,提高一日孵化率。共育室要用两层黑布遮严门窗,达到人在室内伸手不见五指,看不到一丝亮光。(4)定时换气。蚕种是活体,数量多,呼吸量大,每天上午、下午要定时换气。(5)正确使用干湿温度计。干湿温度计每个共育室要配备两只,分别挂在室内的南、北两边。干湿温度计有干球、

4、湿球两部分。湿球下面有一塑料盒,塑料盒内要装水,装水要适量,既要让包在湿球外面的纱布浸在水中,又不能使湿球浸在水中,这样两支银柱之差就是室内的干湿差。干湿差达不到要求要及时补湿。湿球下的塑料盒中水干了要及时补水。三、受蚁家蚕收蚁方法有纸收法、薄膜网收蚁法、线网收蚁法,常用线网收蚁法。收蚁当日夜里凌晨1时开始升温至25.5℃4,并补湿至干湿差1℃。早晨4-5时开始感光,感光的灯泡不能过强、距离蚕种不能太近。7-8时开始收蚁,从感光到收蚁之间要相隔3个小时及以上。收蚁时将温度降至24-25℃,春蚕在上午9点前、秋蚕在上午8点前收蚁结束。收蚁时将收蚁网(一分网)覆盖在压卵

5、网上,撒上切好的条叶(切好的条叶要用一分网过筛,筛去比网眼小的碎叶)或比网眼大的块叶(称呼出桑)。15分钟后,待蚕全部爬上网眼吃叶时,将上面的网轻轻提出来放在另一只垫有蚕座纸和有孔薄膜的蚕匾内,然后用小蚕用聚甲醛散进行蚁体消毒,撒药似一层薄霜,不能过多。隔5分钟后撒一层碾碎的焦糠,再进行第一次给桑。给桑也用条叶,便于匀座、扩座。给桑后整座,上盖下垫有孔薄膜、四周包折(叠式蚕台育只在一组蚕台的最上层蚕台上覆盖有孔薄膜、自动加温补湿器围帐育的不需要使用有孔薄膜)。然后升温补湿至目的温度27-28℃、干湿差0.5℃.收蚁当日(24小时内)温度、干湿差、叶质要绝对一致,促进

6、蚁蚕生长发育,健康活泼,过好疏毛期。第二次给桑前先整蚕座后给桑,第二次给桑后退收蚁网,扩座喂叶。四、疏毛期的管理疏毛期指家蚕从收蚁至蚕体发白,即收蚁后24小时内的这段时期。疏毛期的管理关系到小蚕发育是否齐一,管理得好,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健壮;管理得不好,小蚕发育不齐,体质下降,还会出现“毛毛蚕”。因为疏毛期是蚕儿一生中体重和体表面积增长最快的一天,所以也是家蚕对温度、湿度、叶质要求最高的一天。4要达到小蚕疏毛齐一和蚕体匀整,一要蚕座面积适当,坚持超前扩座。收蚁时每张蚕种不少于2.7平方尺(0.3m2)(推种面积为2.7平方尺);二要精选桑叶,选用适熟偏嫩叶,一根枝条

7、上只能采一片叶,收蚁当日选用第二位叶,即“泡泡叶”;三要保持目的温度27.5-28℃(82-83℉),促使蚁蚕活泼,提高食下和消化吸收,避免发生伏桑夷蚕;四要保湿,蚕座内干湿差0.5℃,全面使用有孔薄膜覆盖,上盖下垫四周包折。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