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1中医外科学总论笔记

[医学]1中医外科学总论笔记

ID:11820316

大小:537.26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7-14

[医学]1中医外科学总论笔记_第1页
[医学]1中医外科学总论笔记_第2页
[医学]1中医外科学总论笔记_第3页
[医学]1中医外科学总论笔记_第4页
[医学]1中医外科学总论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1中医外科学总论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教研室第一章中医外科发展简史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科,内容丰富,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其范围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目前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包括疮疡、皮肤病、周围血管病、肛肠病、乳腺病、甲状腺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男性病、肿瘤等。中医外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特色专科形成等不同阶段。(一)起源阶段:原始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1、殷墟甲骨:文疾自(鼻病)、疾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等记载。2、《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3、《周礼》

2、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大类,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4、《五十二病方》: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记载了感染、刨伤、冻疮、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病等很多外科疾病。殷墟甲骨(二)形成阶段:春秋战国阶段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灵枢·痈疽》所载外科病名虽只有17种,但对痈疽的病因病机已有一定的认识。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2《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外科学的辨证论治基础。对肠痈等详细论述,所载大黄牡丹汤、乌梅丸等经典方剂。3华佗:号称外科鼻祖(公元141—203年),第一

3、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剖腹术。4《金创瘛纵方》是我国已经丢失的第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三)发展阶段: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1、《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仍保存的第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2、《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对许多外科疾病和40余种皮肤病病因病理论述,如:疥疮由疥虫引起等。3、《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记载了很多脏器疗法,如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食羊层、鹿靥治疗甲状腺肿大,都是现代科学证实了的临床经验。葱管做导尿管治疗尿潴留。4、《圣济总录》提出了“五善七恶”,《太平圣惠方》补

4、充和完善了“五善七恶”。5、《世医得效方》是一本骨伤科专著,将骨伤科从外科中分离出来。(四)成熟阶段:明清时期1、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其“列证最详,论治最精”。2、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在序中指出:“外科者,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其如视诸掌乎。”并创制玉真散治疗破伤风。3、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梅毒的专著,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砷剂、汞剂来治疗梅毒的记载。二、主要学术流派(重点)(一)正宗派:以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该

5、书细载病名,各附治法,条理清晰,自唐到明的外科治法,大多收录,十分完备,后人有“例证最详,论治最精”的评价。该书重视脾胃,认为“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善于应用刀针手术及腐蚀药,使毒外泄,并倡导脓成切开,位置宜下,切口够大,腐肉不脱则割,肉芽过长则剪,对手术截除息肉(鼻痔)法,挂线、结扎痔漏等,描述精详,启迪后世。(二)全生派以清代王维德(字洪绪)的《外科全生集》为代表。该书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将常见的外科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阴阳两大类,主张“阳和通腠、温补气血”的原则治疗阴证,并且创用阳和汤、阳和丸、小金丹、醒消丸、犀黄丸等方药治

6、疗,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三)心得派以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该书首先将温病学说引进到外科领域中来。以温病三焦学说为借鉴,将疮疡分为上部、中部、下部,认为“盖以疡科之症,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并以温病卫气营血学说为指导,倡用犀角地黄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疽毒内陷、疔疮走黄,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至今仍具指导意义。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命名规律、术语解释一、范围(一)概念:是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7、基本技能来研究、探讨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二)范围:疮疡、瘿、乳房疾病、岩、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外伤疾病及合并症、瘤等等。(三)学科范围是在不断分化融合的。二、外科疾病命名规律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对口疽等。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

8、千日疮等。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另外,两种命名方法同时应用者也经常存在,如乳岩、肾岩翻花等,既含有部位,又具有疾病的特征。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以上所述仅是外科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