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

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

ID:11821395

大小:1.25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4

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_第1页
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_第2页
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_第3页
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_第4页
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硅酸钠工业窑炉的发展葛永生(青岛泡花碱厂)窑炉是硅酸钠工厂的主要设备。有的企业称它为心畦。窑炉技术的发展与硅酸钠工业发展同步进行。目前,窑炉在企业申的地位越来越高,窑炉的技术越来越完善,其使用寿命也越来越长。看一个企业的水准离低,透过窑炉的技术水平即可做出判断。硅酸钠的工业窑炉称为池炉。池炉是一种用炉膛进行熔化的窑炉,是一个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容纳熔融物的池。熔化池的上部是炉室(燃烧室),在炉室内用燃料燃烧以产生必要的热。池炉的一端设加料口,另一端设出料口。池炉按作、皿方式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按火焰流动方向可分为纵火焰池炉(又称反射炉),横火焰池炉和马

2、蹄焰池炉。一硅酸钠窑炉的发展史1纵火焰池炉最初的硅酸钠窑炉是坩埚炉,它既用于熔融硅酸钠又用于熔融玻璃,因此,硅酸钠窑炉和玻璃窑炉是同一体。坩埚炉又称八卦炉,在炉子上设置多个(--般为8—10个)坩埚呈圆周分布。每个坩埚中可以致置任何一种配合料,既可以是不同品种的玻璃料,也可以是不同规格的硅酸钠料。这种熔制手段只能是小批量的作坊式生产。据史料介绍,{818年硅酸钠正式制成后,就是在这种设备中生产。由于是简单的直火式作业,坩埚窑表现出许多缺点,如坩埚易炸裂,生产能力低,耗能高等。1850年,在德国出现了半煤气式坩埚窑,同时尝试用发生炉煤气来加热(用阶梯式炉栅的煤

3、气发生炉),接着就得到了普遍的采用。这时液体燃料也开始采用,逐渐取固体燃料丽代之。这期间,在一座新砌的西门子式窑内,由于温度控制不好,使坩埚裂开了;玻璃流了出来,当时一名工人主张不停火,捞起碎坩埚片继续烧下去,这样就出珧了池窑,池窑亦称池炉。1858年,德国的F·西门氏在维也纳附近的一座化工厂建造了一座用煤气发生炉操作的硅酸钠池炉,这是世界上正式产生的第一座池炉。在获得成功后,次年建造了第三座池炉用于生产玻璃。不过这时的池炉还是间歇式的。1867年,弗立特里希西门氏将问歇式池炉改造成连续式池炉。在以后的lo年中,这种窑炉从德国传往世乔各地。大都用于玻璃生产。

4、据统计,在英国已达40座,苏格兰11座,丹麦至少2座.在以后的时闯里西班牙和日本也开始建造池炉生产玻璃。逸时的池炉面积不超过IOM2,日产玻璃体不高于lot,池深为50cm,采用的燃料为煤炭,加热方式为直火式,半煤气或发生炉煤气,部分窑炉采用液体燃料。我鼠硅酸钠真正工业化生产起步于30年代末、40年代初,那时采用的熔制设备就是反射炉,选用的燃料全部为煤炭,熔制面积为3~5M。,El产量不超5t玻璃体,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静窑炉一直是我国硅酸钠工业的主体设备。2横火焰池炉池炉产生后,很快由纵火焰池炉发展为横火焰池炉。据史料介绍,横火焰池炉的发明权归27西门氏兄弟

5、,建造时间为1860年至1861年冬,但当时的横火焰池炉是间歇式的。横火焰池炉的产生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必须有炉池,二是有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三是要有废气余热利用设备——蓄热室。在池炉发明之前后二者已产生,池炉发明后,发明人将三者组合并合理搭配和定位,即成为横火焰池炉。最初鼬横火焰池炉很小,只有~对小炉,熔化面积5—6M2。经不断改进后,到19世纪末,其结构与瑰在基本相似,到本世纪40年代,前苏联的硅黢钠生产开始采用此种形式的窑炉撕炉增加到3对,燃料以发生炉煤气为主。目前,国内外几百平方米的大型窑炉均为横火焰池炉,小炉发展到十几对,多用于玻璃工业。我图的第一

6、台横火焰池炉是于192Z年由西班牙人在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建造的。1975年,兰舟f炼油厂建造一座55M。的此型窑炉生产硅酸钠,一直用至今天。这是我国硅酸钠行业中唯一的一台:觉炉型目前在国外硅酸钠行业中也不多见。3马蹄焰地炉马蹄焰池炉是何人何时所发明,现在还无从考查,但在国际上硅酸钠工业中目前使用的最为普遍,小到十几平方米,大到近百平方米,在发达国家中几乎全部被此炉型所主宰。我国的马蹄焰池炉是三十年代日本侵华期间进入上海玻璃工厂,逐步推至北京和广州,后普及全国各地,主要用j:瓶罐玻璃的制造。马蹄焰池炉用于硅酸铺生产,是笔者6S年设计,66年n月16日在青岛泡花碱

7、厂投产的。当时韵面积为18.68M2,池深90cm,以混合煤气为燃料,煤气发生炉为风帽式,直径为2。5M,日产玻璃体30t。68年又上了第二台同型号的窑炉,发生炉系从锦州石油六厂调拨,寅径3M,为40年代日本人制造,带有自动排灰装置。进入7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青岛泡花碱厂改为液体燃料。之后,北京、湖南、长岭也赫剐建道此种类鹭的窑炉。80年代,笔者为南昌化工原料厂设计了一台35M2的燃发生炉煤气的马蹄焰窑炉。进入90年代,湖南株州、山东青州和江苏无锡也先后建造此炉型,青岛泡花辘广除2座42M。的窑炉外,新建一座60M2的窑炉,并实现微机控制。:穰嚣麓

8、驹窑炉现状l炉型。(I)按火焰流动方向,可分为纵火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