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岩土工程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ID:11825964

大小:2.10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18-07-14

岩土工程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岩土工程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岩土工程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岩土工程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岩土工程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章工程地质概述一、知识点:1.1 土的生成1.1.1 地质年代的概念1.2.1 地质作用的概念1.2 矿物与岩石的概念1.2.1 造岩矿物1.2.2 岩石1.2.3 岩石的工程分类1.3 地质构造1.3.1 褶皱构造1.3.2 断裂构造1.4 第四纪沉积物(层)1.4.1 残积物、坡积物和洪积物1.4.2 冲积物1.4.3 风积物1.4.4 其它沉积物1.5 地下水1.5.1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1.5.2 土的渗透性1.5.3 地下水的腐蚀性   1.5.4 动水力、流砂和潜蚀二、考试内容:重点掌握内容1.掌握土的透

2、水性、流砂、潜蚀、地下水升降等对建筑工程的影响。2.了解主要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分类和主要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的类型、分布规律及特征;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及其工程特点。3.了解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三、本章内容:§1-1土的生成我们把地球最外层的坚硬固体物质称为地壳,地壳厚度一般为30-60km,人类生存与活动范围仅限于地壳表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经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生成大小悬殊的颗粒,称之为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由各种营力的地质作用生成了不同类型的土;而土历经压

3、密固结、胶结硬化也可再生成岩石。而现在所见到的土是近期地质历史--第四纪以来生成的尚未固结的松散物质。1.1.1地质年代的概念地质年代是指从最老的地层到最新的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即指地壳发展历史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及生物演化相应的时代段落。地球形成至今大约有60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壳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和地貌以及复杂的多样的岩石和土。根据地质构造和地貌对建筑场地进行稳定性评价,以及安岩石和土的性质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具备地质年代的知识。地质年代分为相对地质年代

4、和绝对地质年代。整个历史时期地质作用在不停息地进行着。各个地质历史阶段,既有岩石、矿物和生物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它们的破坏和消亡。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结合埋藏在岩石中能反映生物演化程序的化石和地质构造,按先后顺序确定下来,展示岩石的新老关系,这就是相对年代。相对年代只能说明各种岩石、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而不能说明某种岩石或岩层形成距今多少年。自然界中某些物质的蜕变现象被发现以后,地质学家们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年龄,称为同位素年龄或绝对年龄。相对地质年代在地史的分析中广为应用。它是根据古

5、生物的演化和岩石形成的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成一些自然阶段。在地质学中,根据地层对比和古生物学方法把地质年代划分为五大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代又分为若干纪,每纪又细分为若干世和期。在新生代中最新近的一个纪称为第四纪,第四纪是指约250万年至今这段地质时期。由原岩风化产物—碎屑物质,经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剥蚀、搬运、沉积)形成尚未胶结硬化的沉积物(层),通称“第四纪沉积物(层)”或“土”。工程活动涉及的土体大都是在第四纪形成,它沉积在地表,覆盖在基岩之上,各种建筑物往往就建造在它上面。1.2.1地质

6、作用的概念构成天然地基的物质是地壳中的岩石和土。地壳的一般厚度为30~80Km,它的物质、形态和内部构造是在不断地改造和演变的。导致地壳成分变化和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根据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一般认为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等,引起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以及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如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以下深处高温、高压的复杂硅酸盐熔融体(它的主要成分为SiO2),富含挥发性物质和金属

7、硫化物。岩浆活动可使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岩浆冷凝后生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的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上拱和下拗,形成大型的构造隆起和拗陷,水平运动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使岩层产生各种形态的褶皱和断裂。地壳运动的这种动力是巨大的。六千五百万年前,整个青藏高原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都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从这时起该地区地壳开始逐渐抬升,现在这里成为世界的屋脊。在同一个地区不同时期内,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常常是间歇性的,河流就是在这种运动中形成的。当地壳上升,水流下切原有的

8、岩土体,冲刷出一条较窄而深的河床,一般呈“V”字形,长江、黄河上游地壳现在就处于上升阶段,故而形成绵延千里的峡谷地貌;当地壳下降,河水的下切能力就减弱,如果没有人工治理,河水泛滥,河床变的宽阔,接受沉积,形成所谓的冲积平原,如现在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们把在洪水期能够淹没的部分叫河漫滩,枯水期能够淹没的部分叫河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