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

ID:11854898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4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_第1页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_第2页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_第3页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_第4页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1、染色概述一、染色的历史染色是一门古老的工艺,从出土文物看,世界上古老的民族,早在史前就知道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我国是利用天然染料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考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周朝已设有"染官",在我国早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合成染料相继发明。1956年发明了能与纤维起化学发应的活性染料,至今已成为纤维素纤维最主要的染料。随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各种合成纤维相继问世,各种应用于合纤的染料和染色方法应运而生。现在商品染料已

2、达8000多种,各种先进的染色方法和染色助剂层出不穷,古老的染色业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二、染色方法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一般要求染匀、染透、颜色纯正、符合标准、牢度好。加工对象有梭织物、针织物、散纤维、筒子纱(含经轴纱、绞丝、绞纱)、成衣,根据加工对象的不同,一般染色方法可分为:1、浸染(竭染、吸尽染色)加工对象浸渍在染浴中,使染料逐步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直至染透。我们目前的生产方法即属浸染。2、轧染织物经短时间浸轧染浴后,使染液渗透到织物内部,然后经适当处理,如汽蒸或焙烘,使染料进入纤维内部。浸染时,染色物

3、重量和所用染浴重量之比称为浴比,染料浓度一般用染料重量对纤维重量的百分数(owf)来表示。§2、染色基本理论染色是指染料舍染液(或介质)向纤维转移,并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成为有色物体的加工过程。一、染色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染液中的染料接近纤维表面,即染液本体中的染料分子向纤维表面扩散。染料随流动的染液一起向纤维表面扩散,当染液流速降低到只有1%时的界面到纤维表面的厚度称为动力边界层。显然,染液循环越剧烈,边界层越薄,对染料的扩散越有利,扩散越均匀,有利

4、于匀染。第二阶段:染料被纤维表面吸附。染料分子到达纤维表面后,即被纤维表面吸附,一般此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逆过程称为脱附。两者同时存在,最后达到平衡,上染量不再提高。吸附量的大小,决定色泽的浓淡,吸附速率的快慢,决定染色的均匀性。第三阶段:扩散扩散是纤维被染透的过程,实际上是决定染色的时间的过程。染料的扩散在纤维无定型区进行。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染色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吸附--扩散的过程,直到染色的平衡。实际生产上,不一定要达到平衡才结束。第四阶段:染料在纤维中固着一、染料与纤维有多种结合键的形式。一般,

5、直接、酸性等染料在上染过程中与纤维以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键合;而活性染料,则需要在碱剂作用下,活性基与纤维素上羟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染色过程才能完成。二、染色曲线形象地,上染过程可用上染曲线来描述。在恒温条件下,以染浴中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对染色时间所作的曲线,称为上染曲线,它是研究上染过程的重要依据。上染百分率--上染纤维的染料量占染液中染料总量的百分率。染色平衡时,则称为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需时间。用它可表征上染速率。生产上,用多种染料拼色时,应选用染色速率接近的染料,

6、才能染出前后一致的色泽。三、染料溶液1、染料的电离和溶解一般染料分子中含有羟基、氨基、硝基等极性基和磺酸基、羧基等可电离的基团,受到极性水分子作用时,染料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或电离出染料阴、阳离子而溶解于水中。染液PH、助溶剂、电介质、表面洁性剂等会影响染料的溶解和电离。特别是PH太高或太低时,可能会影响染料颜色,生产上定要防止这种现象。电介质一般会使染料溶解度下降,严重时发生聚集盐析现象。因此染液水质一定要得到保证。2、染料的聚集染料溶液实际上是一个复杂体系。由于染料分子间存在多种力的作用,染料会发生不

7、同程度的聚集而成为胶体溶液。显然聚集会影响染料的吸附和扩散的均匀性,这是染色中应避免的。染料分子结构越复杂,染液浓度越高,电介质浓度越高,染液放置时间越长等,则有利于聚集,而温度越高,则越有利于染料的单分子形式存在。四、纤维在溶液中的状态1、吸湿和膨化极性纤维遇水时,水分子进入纤维无定形区,削弱分子间力,大分子链段运动范围增大,直径变粗,微隙增大,产生膨化现象,使染料扩散容易进行。影响膨化的因素主要决定于纤维本身。另外,某些助剂,如碱对棉纤维,提高温度等,有利于膨化。2、纤维在染液中的动电层电位所有纺织纤

8、维与水接触时,表面都带负电荷。为使整个体系维持电中性,在纤维表面附近的溶液内,必然聚集着与纤维表面电荷相反的离子,形成双电层。双电层分吸附层与扩散层,后者由于外力作用,易与吸附层发生相对位移,称为界面动电现象。吸附--扩散层与溶液内部的电位差称为动电电位。动电电位除了与纤维性质有关外,PH、电介质等会对之有影响,一般,当外界加入与动电层电荷相反的离子时,会压缩动电层厚度,降低动电层电位,而染料负离子与动电层电性相同,产生排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