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

ID:11856211

大小:276.50 KB

页数:185页

时间:2018-07-14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_第1页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_第2页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_第3页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_第4页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泌阳凹陷王集油田油源对比分析1、相关定义1.1、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定义有3个因素决定三维观测的宽窄(1)单元模板横纵比是决定三维观测宽窄的关键因素线束型三维观测的单元模板呈矩形,矩形有纵横宽窄之分,由此引入第一种横纵比概念。设模板横向宽度为Lc,纵向长度为Li,则模板横纵比γt为γt=Lc/Li(3-1)一排炮激发,排列片接收,它包罗了地震波所涉及的有效作用范围,也就是说它限定了CMP面元内横向与纵向的最小与最大炮检距范围,所以单元模板横纵比是一个决定三维观测宽窄的关键因素。但是,单元模板只是固定一轮观测的施工图形,多次覆盖要求模

2、板在纵向和横向上都要向前滚动,哪个方向上滚动距离越小,它的观测密度(覆盖次数)也就越大,由此可以认定:决定三维观测宽窄还有另一个因素。(2)覆盖次数横纵比是决定三维观测宽窄的重要因素设横向覆盖次数记为Nc,纵向记为Ni,则覆盖次数横纵比γn为γn=Nc/Ni(3-2)(3)单端放炮是影响炮检线方位角分布的补充因素13如果纵向采用中间放炮形式的话,那么三维CMP面元属性是东南西北齐全的,在4个象限内都分布有半炮检射线,它的方位分布是2π。如果采用单端放炮,只有两个象限内分布有半炮检射线,方位分布是π。为此,引入第3个补充因素θ/2

3、π,θ只在π(单端放炮)与2π(中间放炮)中取值。三维观测宽窄的判别准则综上所述,我们建议用公式(3-3)式来判别三维地震观测的宽窄。(0.50.5)N=2θπ?γt+γn(3-3)N称为宽窄度,同时约定:N1.2、基本原理和概念(1)、基准面旋回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地层充填过程及主控因素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陆相沉积盆地,特别是远离外海的内陆盆地,地层的形成发育过程与海平面的变化没有任何的内在联系,也不受湖平面变化单一因素的制约。陆相湖盆中,在远离湖岸线的近山前部位可以堆积巨厚的洪积—冲积体,而在近湖岸线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地带

4、也可发育不整合或沉积间断。这一事实表明,在盆地的任何地理位置,盆地发育的任何阶段,只要有可供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纳空间,沉积物的沉积作用就会发生。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可用一个基本因素来描述,即地层基准面。地层是在基准面相对于地表位置的周期性变化作用下形成的。L.Sloss(1962)明确提出,基准面是分割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理论均衡面,”在该面之上,沉积物不能停留;在该面之下,可能发生沉积作1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和埋藏作用”。如果认为基准面处于水平状态,那么在某一时间单元不同的地理位置必然存在着划分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无数

5、条基准面,这显然是令人费解的(图3-1,A)。因此,HE.Wheeler(1964)认为基准面是个相对于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其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变化(图3-1,B)。T.A.Cross(1994)等引用并发展了Wheeler提出的基准面旋回的概念,并赋予其时间单元意义。基准面可以看作是一个势能面,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要达到平衡,地表要不断地通过沉积或侵蚀作用,改变其形态向更靠近基准面的方向运动。因此,基准面在变化中总是有向其幅度的最小

6、值或最大值单向移动的趋势,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与下降旋回。一个基准面旋回是等时的,在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理解为时间域)保存下来的岩石为一个成因地层单元,即成因层序,其以时间为界面,因而为一个时间地层单元。图3-1水平基准面概念(A)与波状基准面概念(B)对比图(据H.E.Wheerler,1964)(2)、基准面旋回变化与可容纳空间基准面相对于地表的波状升降伴随着沉积物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图3-2)。当基准面位于地表之上时,提供了可供沉积物沉积的空间,沉积作用发生,任何侵蚀作用均是局部的或暂时的;当基准面位于地表之下时,辽宁

7、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可容纳空间消失,任何沉积作用均是暂时的或局部的;当基准面与地表一致(重合)时,既无沉积作用也无侵蚀作用发生,沉积物仅仅路过(Sedimentbypass)而己。因而在基准面变化的时间域内(注意:时间是连续的),在地表的不同地理位置上表现出四种地质作用状态,即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物路过时产生的非沉积作用及沉积物非补偿产生的饥饿性沉积作用乃至非沉积作用。在地层记录中代表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全部时间的这些时间—空间事件表现为岩石+界面(间断面)。因此一个成因层序可以由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所形成

8、的岩石组成,也可由岩石+界面组成。图3-2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和反映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之间平衡时的地貌状态(据T.A.Cross,1994修改)(3)、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A/S)基准面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当其位于地表之上并相对于地表进一步上升时,可容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