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

ID:11862022

大小:45.3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4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_第1页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_第2页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_第3页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_第4页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施里芬计划: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1905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

2、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在西线用4到6周的时间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在东线用3到4个月时间击溃俄军,结束战争。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3、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战。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但

3、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4、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也是损失最重的战役之一。德军为了迫使法国投入一切兵力作战,以致耗尽而亡,选择了法国东北部重镇凡尔登为进攻目标。。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但是由于法军的英勇抵抗,德军始终未能突破法军的凡尔登战线,双方损失了大量的兵力。9月,德军开始转入战略防御,10月,法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并于12月收复了几乎全部失地。凡尔登战役最终以

4、德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5.日德兰海战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1916年5月一6月,英德海军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北斯卡格拉克海峡发生遭遇作战。双方出动了上百艘军舰,战况惨烈。战役的结果是英德双方都损失惨重,英国的损失大于德国,但是,德国海军试图进入北海以及大西洋作战的军事企图没有实现,英国仍然控制着波罗的海与北海的控制权。6、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于19

5、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俄军主力两个集团军进攻德国的普鲁士,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给困难,在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一条几十公里宽的空隙。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最终击溃入侵俄军,俄军全线溃败,12万人被俘。德军在东线由此从防御进入进攻,最终在12月,在俄国内陆战局陷入僵持状态。7、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与德军在法国北部地区发生的重要战役。发生时间在1916年7月到11月间。英法联军在西线索姆河地段发动军事进攻,试图减轻德军在凡尔登地区的军事进攻压力。联军与德军在索姆河地段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役的结果是英法与德军均损失军队在百万人之上,但是,英法军队并没有打破西线

6、的战略僵持格局。该次战役是世界上第一场有坦克参战的战役。虽然英国用的坦克没有什么作用,它的陆军、火炮和空军联合作战的战技非常有效。8、《洛桑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资产阶级共和国订立的国际条约。一战后,土耳其民族革命兴起,奥斯曼帝国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23年7月24日,英法等协约国7国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订立《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代替《色佛尔条约》。新条约规定,协约国与土耳其恢复和平,取消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东色雷斯以及小亚细亚归属土耳其,土耳其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属地。土耳其只承担部分帝国旧的债务,土耳其保护境内一切居民等等。《洛桑条约》是

7、土耳其人民反殖民斗争的胜利,它部分地维护了土耳其的主权与领土、行政完整,激励了世界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9、非战公约20年代法美两国发起的、旨在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订立的国际条约。又称《凯洛格—白里安协定》。因为由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以及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起,故名。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提出禁止将战争当作解决国际纠纷的工具,各国只能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但是,条约并没有对侵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