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oc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oc

ID:11866521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4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oc_第1页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oc_第2页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oc_第3页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摘 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在经历了古代的“崇拜”“敬畏”、近代的“征服”“统治”之后,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和谐”形态,是对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扬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用“人类相对中心论”取代“人类绝对中心论”。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如果不解决严重的生态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将难以实现。为此要确立新的“社会—自然”观,树立和实践科

2、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人类相对中心论,科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明确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标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这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要

3、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第一个问题:人类对自然界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在我国学术界的争论中,一方主张人类对自然界应保持“敬畏”态度,另一方则认为应当持“征服”态度。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又过分极端。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它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从“敬畏”到“征服”,再从“征服”到构建“和谐”。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前进过程。    马克思指出:“人的依赖关系”是社会的最初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4、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3]这就是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增殖的逻辑是无节制利润追求,是“尽可能地成倍地增加劳动的使用价值或生产部门,以致资本的生产会不断地和必然地一方面造成劳动生产力强度的提高,另一方面造成劳动部门的无限多样化,也就是说,会使生产具有包罗万象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使自然的所有各方面都受生产的支配”。[4]资本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使得人们疯狂地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利用、征服、统治自然,企图使自然界成为服从于人类有用性的奴隶。这就彻底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

5、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不过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认为是自为的力量;而对自然界的独立规律的理论的认识本身不过表现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务于人的需要”。[5]      马克思是有预见性的。他在剖析以“人的依赖关系”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之后,认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8]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只有

6、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异化之后才能真正解决。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9]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10]事实上,这就已经将“和谐”作为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三种基本形态的任务明确提了出来。  历史有自己的步伐。矛盾引导思维前进。

7、如果把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敬畏”,视为“正题”,把人对自然的“征服”“统治”,视为“反题”,那么,构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则应当被看作是“合题”。作为更高级的阶段,“和谐”既是对“崇拜”“敬畏”的否定,也是对“征服”“统治”的否定。但是,这种否定不是形而上学式的彻底抛弃,而是辩证法式的扬弃,内含着对先前两种形态所有积极成果的自觉保存。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应当取古代人类“敬畏”自然中之合理内核——尊重自然,去其神秘和不作为的消极性;应当取近代人类“征服”自然中之积极因素——改造自然,去其

8、企图统治自然的狂妄性。只要真正做到“尊重”和“改造”的辩证统一,构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可能的。  二  第二个问题:如何对待“人类中心论”?  面对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引起了有关“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论战。“人类中心论”主张一切人之外的存在都是为人而存在,相对于人只有工具性意义。康德认为:“凡是自然欲望的对象,至多具有一种有条件的价值。这些对象,如果不是以某种欲望或需要为基础,那末它们便毫无价值。……大自然中的无理性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