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

ID:11870409

大小:191.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7-14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_第1页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_第2页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_第3页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_第4页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它以运用于工作为目的,不考专业术语,不涉及古代汉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方言等。它主要有四种题型:一是词语替换。考察应试者对语句中个别主要词语的理解,以打破理解句子“瓶颈现象”。二是选词填空。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词语的敏感性及词义的辨别分析能力。三是语句表达。这是更高层次的语句理解方面的测试。题型主要有病句判断、岐义辨析以及长句理解等。这类题型的选句大多来自日常的报刊杂志,考察一些不难但又常常被误用、误解的盲点。四是阅读理解。目前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片断阅读与文章阅读。片断阅读

2、一般每道题是一段话,在对题进行阅读后选取四个答案中符合对这段话的要求的一项。文章阅读则主要侧重对短文整体的把握,其主要的考察方式是给出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让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回答后面列出的几个问题。本部分我们只对词语替换、选词填空和语句表达的练习题给出参考答案及分析,而对阅读理解则只给出答案。因为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没什么可解释的,望读者朋友理解。一、词语替换这种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句子,其中有一个词语下面划了一道横线,要求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替换句中的划线部分,尽量使句子的意思保持完整。这种题目一般都不难,所以近几年的考试很少再考。答题

3、方法与技巧:这种题目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往往都与划线的词语意思差不多,因此,需要仔细琢磨才能选对。尤其是要注意两个词不仅要意思相同,而且要词性相同,即在词语的褒贬方面、属性方面等相同、接近。例1、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几家企业,只是边走边看,并没有掌握多少信息。A管中窥豹B司空见惯C走马观花D奔走相告例2、他们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工作中配合很好,感情上也有长进。A不分你我B同流合污C青梅竹马D形同路人例3、一个流氓恶棍在伏法前横行乡里16年,其行径令人发指。A骇人听闻B危言耸听C闻所未闻D绝无仅有例4、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

4、,令人陶醉。A鬼迷心窍B不知所措C心旷神怡D心满意足例5、他对这件事的态度闪烁其辞,受到大家的谴责。A内容充实B含糊其辞C众口烁金D不声不响分析:例1、答案为C。“边走边看”就是指所到之处都进行观察,但都不是很仔细。比较所给出的四个词,只有C才最符合它的意思。“管中窥豹”是指透过一点看全体的意思,“司空见惯”43则是熟视无睹的意思,而“奔走相告”则与“边走边看”意思相去甚远。例2、答案为C。“不分你我”也有关系亲密的意思,但不如“青梅竹马”更能与“两小无猜”意思贴近。因为二者都是指从小关系亲密,而且主要是指男女之间。其他的词都没有这个意思,尤其是“

5、同流合污”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例3、答案为A。“令人发指”的意思主要是指让人感到非常气愤。“危言耸听”是主要是指说的话有夸大其辞的意思,“闻所未闻”则是指从来没有听说过,“绝无仅有”是指从来就没有的意思。而“骇人听闻”则不仅是指以前没听说过,更重要的是它含有让人非常震惊、气愤的意思。例4、答案为C。“陶醉”主要是指的一种意境,而“心满意足”强调的则主要是一种结果。“鬼迷心窍”是一个贬义词,在词性上与“陶醉”不同。只有“心旷神怡”才最符合题意。例5、答案为B。本题答案非常清楚,不再分析。二、选词填空这种题型是让考生从所给出的四个词或词组中选出一个来

6、填入题中的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完整。这种题型与词语替换差不多,都是要求考生对词义有非常准确地把握。只不过选词填空中所给出的词语可能不是同义词,或者词语间的意义根本就不相关。例1、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丈夫谈谈,可丈夫的却很冷淡。A反应B反映C表情D外表例2、越是没有本领的人,就越是,以为谁也比不上他。A趾高气扬B骄傲自满C自命不凡D自以为是分析:例1、答案为A。根据题意,表情、外表两个答案都不对,只能是前两个中的一个。到底选哪一个?“反映”主要是指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而“反应”则是指有机体受到某种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

7、动。例2、答案为C。该题的关键是要对最后的一句话的理解。这是理解全句的核心。如果没有后面这一句话,那么题中的四个答案都可能正确。而加上最后的一句话,那么题中的四个答案中只有“自命不凡”才符合“谁也比不上他”的意思。三、语句表达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检测应试者在语句规范、准确、简洁等方面的能力。本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病句判断,二是分辨岐义,三是长句理解。在考试中这三种题型经常出现,但比较容易回答的是第三种类型的题目。前面两种题型的题目都不是太容易作出选择。因此,我们主要是把前面两种题型

8、进行详细的分析。1、病句判断。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句子是病句的原因。这主要有:(1)词语使用不当。就是词语在运用方面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