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

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

ID:11872145

大小:19.3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4

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_第1页
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_第2页
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_第3页
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_第4页
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水土流失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协同创新思路及对策水土流失是造成区域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形式,其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效应是多方面的,甚至还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1],其结果是加剧生态破坏与农村贫困。有研究资料显示,水土流失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基本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我国现有超过75%的贫困县与贫困人口都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很显然,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是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水土流失不仅严重破坏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而且还会不断恶化农村群众

2、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尤其是降低耕地的生产能力,制约乡村的经济发展,加剧贫困落后程度,致使更多的偏远山区陷入了“种地难、吃水难、增收难”的困境[1]。201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开发与连片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精准扶贫开发与生态安全及环境质量统筹兼顾的原则[2]。如何在水土流失区有效实施科技精准扶贫与绿色开发技术,尤其是因地制宜地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并着力优化经营,不仅意义重大,同时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命题。1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内涵及其实践

3、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与发展战略[3],其重要内涵是创新引领、统筹协调、绿色创业、改革开放、共享成果[4],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了方向与目标。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浪潮中,农业要如何立足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值得人们深入探讨与创新实践。很显然,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的有机耦合是高效生态农业的显要特征[5],其充分融合了科技创新、协調开放与绿色共享的重要环节。就理论意义而言,高效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益经验而集

4、成构建起来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其有效经营与应用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有效保障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新时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其重要实践意义在于: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为主要任务,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着力促进绿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与美丽农村发展[6-10]。在水土流失区实施科技精准扶贫,必须支持科技型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其核心内容要体现高效优质、资源节约、生态友好,农民增收;以往的成功

5、经验也表明,其有效途径就是要在偏远山区持续发展以乡村循环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  很显然,偏远山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依靠良好的生态优势,选准项目与科技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为此,应根据偏远山区与贫困乡村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现实需求等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引入龙头企业、实行项目带动、培育优势产业,推广先进技术、实施科学管理、培养技术骨干,促使其发挥技术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发展壮大,从而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群众脱贫。大力发展高

6、效生态农业,不仅应注重“种植—养殖—加工”产业的有机结合,而且要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协调,同时也要注重“一产—二产—三产”的有机融合,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11]。  近年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持,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及相关农业企业参加的福建省生态保持科技专项得到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进展。在长汀、宁化和平和3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围绕“种—养—利用—乡镇—流域”5个层面开展工作,进行土壤诊断、生态种植、生态养殖、菌物栽培、废物利用、产业提升等技术研究,构建木豆草灌乔种植模式、林下经济作物高效种植模式、庭院立体

7、农业模式、林果草综合治理模式、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模式等,取得了较大协同创新成果与集成应用成效。实践证明,在水土流失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完全可行与有效的。在水土流失区域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仅富有区域特色,而且具有引领作用,其开发前景广阔,势在必行。当前,偏远山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依然滞后,特别是在水土流失区与贫困地区,其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农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的现象尤为突出[3]。因此,水土流失治理与精准扶贫开发必须着力于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在新的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正在从重点县

8、向重点乡镇、村级延伸推进,这与精准科技扶贫战略的实施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就区域乡村发展而言,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与合理开发则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与农村社会稳定。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面广量大,是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仅次于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