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

ID:11872447

大小:1.68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7-14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请在此处放置学校LOGO!!!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学院: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2013年月日目录摘要3第一章引言41.1心率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41.2心率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4第二章方案论证及元器件选择52.1研究内容及设计指标52.2方案设计与论证52.2.1传感器的选择与论证52.2.2信号处理方案选择和论证72.2.3单片机系统选择和论证82.2.4显示模块选择和论证92.

2、3元器件选择及其功能介绍92.3.1单片机AT89S5292.3.2红外传感器112.3.3双运算放大器LM358N112.3.4LCD160212第三章硬件系统设计133.1系统设计框图133.2信号采集电路143.3信号放大电路153.4信号比较电路173.5LCD显示电路183.7键盘电路19第四章软件系统设计194.1测量计算原理204.2主程序流程图204.3中断程序流程图214.4定时器T0,T1的中断服务程序21第五章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225.1测试方法和仪器225.2仿真与焊接阶段

3、235.2.1仿真阶段235.2.2焊接与完成阶段235.3测试数据与结果分析255.3.1测量结果与分析255.3.2几种主要系统干扰和影响27结束语28参考文献29附录一:系统仿真图附录二:系统原理图和PCB附录三:源程序基于单片机的心率计设计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多种疾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而心脏病又是人们难以预防的突发致命疾病,所以健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本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可以测量心率、预防心脏病等心脏方面疾病的数字心率计。便携式数字人

4、体心率计运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处理单元,采用红外传感器作为传感器,运用软件和硬件双重滤波技术实现了对人体心率信号的准确检测。测量范围限可以用按键调节,并进行声音报警,传感器可以放在身体脉搏明显的任何部位,测量结果以数字方式方式显示,测量精确到2次/分。经过大量实验,本心率计已经基本达到题目要求部分的全部指标。关键字:心率计,红外传感器,单片机AT89S52,LM358第一章引言1.1心率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伴随着全球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进步,关爱生命与健康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心脑血

5、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人数位居人类死亡总数的首位,耗费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不合理、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科学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的减轻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已经成为全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问题。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对拥有日常家庭化和个性化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手段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在脉搏波研

6、究方面,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众多的技术和理论,基于现代医学技术,利用脉搏波对人体心血管健康进行无创检测的方法和仪器不断涌现。现在的任务是既要对脉搏波的检测分析及对心血管健康检测应用方面做进一步研究,研制一种面向家庭和社区医疗服务的,能够对人体动脉硬化的程度和其他心血管健康状况进行无创检测的仪器,让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心血管健康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对心血管疾病能够及早的发现和进行预防。基于上述现状和背景,不难发现:心血管功能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以及心血管功能监测类家用电子医疗保健仪器的开发已刻不容缓。它

7、不仅能满足当前的医疗保健急需,也能为维持和发展我国家用数字医疗事业,为推行实施国家“家庭医疗保健工程”做出积极和长久的贡献[2]。1.2心率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血流动力流变学和弹性腔理论的无创伤血管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很多不同学科的研究员与医学家合作,研究出各种应用型人体心率传感器,有单部、三部、液态水、子母式单点,多点,气压式、硅杯式、软性接触式、刚性接触式等,组成脉搏传感器的主要部件有压电晶体、单晶硅、陶瓷应变片、光敏组件、pvdf压电薄膜等,其中

8、以单部单点应变片式应用最为广泛。到目前,用于评价大动脉的结构和方法已有很多。血管造影和其他造影技术等有创方法可精确评价动脉管腔或分心动脉壁结构。但是这些方法操作复杂,费用高昂,需要非常精密的技术设备,限制了其只能在大型临床研究中应用,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无创方法,这些主要根据超声技术和计算机分析图像和超声信号,来研究某些动脉轴和位点的功能和结构,这些相对复杂的技术仅用于某些临床研究实验室。在无创方法中,脉搏波速度的检测已经在较长时间内广泛应用于评价动脉壁扩张性和硬度。该方法无创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