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ID:11894322

大小:283.00 KB

页数:187页

时间:2018-07-14

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1页
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2页
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3页
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4页
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2——2013)第第1届2002年度2003年02月14日(阴历正月14)NO.1人物:【郑培民】湖南省委原副书记【主要事迹】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二〇〇二年三月,因突发心脏病在京逝世,年仅五十九岁。以三件遗物和一句遗言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这三件遗物是一个防腐账本、一本廉政纪录和几十本日记。他最后的遗言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不要闯红灯。有人说,这平平常常的五个字,正是郑培民一生官风人格最好的总结和诠释。他从来不搞特殊化,从来不做违规事,两袖清风做了几十年官,光明磊落做了一辈子人。他是一个

2、高官,但他更像一介平民。他是一个深爱妻子和儿女的普通男人,他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民公仆。为官数十载,他从未用权力谋过半点私利,为官数十载,他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在湘西的大山深处,流传着一首这样的苗歌,唱的是当年郑培民带领群众修路致富的故事。郑培民曾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担任州委书记,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去过湘西最穷的村子,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湘西是湖南最穷的地区之一,为了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郑培民在这进而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并且经常亲自下田示范。有一次连日劳作之后,郑培民体力不支,摔下了三米多高的

3、田埂。这一年,郑培民添了一项病症,脑震荡。但也就是这一年,湘西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实现了自给有余。在湖南常德地区,人们记忆中的郑培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省委领导,而是一个和他们一起找沙袋、堵缺口的抗洪战友。一九九八年夏天,长江流域洪水泛滥,常德安乡县堤垸溃决,灾情严峻,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在这里和受灾群众并肩抗洪,度过了八十多个艰苦卓绝的日日夜夜。郑培民在湖南先后担任过湘潭市委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书记,有两个雅号始终跟随着他,一个是三不书记——说他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一个是

4、三民书记——说他爱民、亲民、一心为民。【颁奖词】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NO.2人物:【张荣锁】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主要事迹】回龙村位于河南太行山脉之中,当地山势险峻,一条小道,这是连接山上山下居民唯一的路,当地人称它“老爷天梯”。从明清时代开始就有人在这里树碑立传,准备修路,但从来没有人成功过,据回龙村里的一位老人说,在他的记忆里有18个人走“老爷天梯”时

5、摔死在悬崖之下。1975年,19岁的回龙村人张荣锁离开了这里,他穿上了军装,在北京当了5年兵。复员后张荣锁靠开采石料办起了石材厂,富裕了,可是他没有一天忘记过那条离家时走过的“老爷天梯”。看到家乡父老乡亲还这么穷,这时他就找了里的乡长,说我还是来到这儿当书记吧。他们开始修路,他们吃住在路上。所有工作张荣锁都第一个干,最危险的在山崖上打眼,放炮,测量张荣锁也都亲自干。村民们记得:为了路张荣锁由一个百万富翁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他捐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100多万元,他卖掉了汽车,门面房,甚至于赚钱的石材厂,连母亲多年积攒的3000元存款也

6、都被张荣锁拿走了。为了路他无怨无悔。路修好了,为了表示对张荣锁带领大家修路的感激之情,部分村民瞒着他立下了块石碑,可在张荣锁一半劝说一半强制的态度下,这块碑还是被拆除了,但张荣锁在村民们心中树起的碑却不会倒。【颁奖词】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NO.3

7、人物:【王选】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主要事迹】集结民间的力量,拨开历史的黑幕,王选,这位外表柔弱的热血女子,和他身后的180名原告一道,成就了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1995年,在日本求学八年的王选准备赴美国深造,一则关于细菌战受害者要求赔偿的报道和一幅照片改变了他的生活。这是3个即将充作试验‘材料’的中国人,相隔六十年,他们目光中流露的恐惧与无助,依然让王选泪流满面。从那以后,王选放弃了留学美国计划,辞退了英语教师工作,也放弃了做母亲的机会。为了让受害者的权利得到最大的体现,她开始了艰难的调查取证工作。1997年,王选被第一批原告推

8、举为代表团团长。王选的号召力,使国内外众多媒体投向了这一群满身历创伤的老人,和那段充满血泪的历史。从日本到中国,从线索到真相,7年来王选寻找证据,组织诉讼,联合媒体,仿佛有力量在身后驱赶。在异乡的街头,他也遭遇了数不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