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DSM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发展与实施.doc

浅析关于DSM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发展与实施.doc

ID:11900185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4

浅析关于DSM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发展与实施.doc_第1页
浅析关于DSM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发展与实施.doc_第2页
浅析关于DSM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发展与实施.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关于DSM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发展与实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关于DSM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发展与实施  论文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 发展现状 实施内容 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与居民用电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用电量也在大比例地增长,传统的供用电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要想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DSM理论被我国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就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建立完善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激励机制做了探讨

2、。  前言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是促进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约用电的相同点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促进环保,不同点是电力需求侧管理须强调转移高峰负荷、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总的来讲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综合资源规划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1.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1.1.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  电力需求侧管理(DS

3、M)在九十年代初期被介绍到我国,它的应用前景被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非常关注并对其采取了对策。由于DSM能够把节能节电引人潜力巨大的能效市场,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群体效益,给节能节电灌注新的活力,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将DSM以法规形式纳人了《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2年,国家经贸委又专门颁发了《关于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电力公司也于1998年成立了DSM指导中心,这对我国的理论研究和概念普及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并且培养了一大批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骨干。国家电力公司把DSM列人了2001年开始实施

4、的《国家电力公司一流供电企业考核标准试行》的一项考核容。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办法》,使需求侧管理工作更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  在近几年全国电力供需紧缺的情况下,各地电网公司都在贯彻落实需求侧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实施需求侧管理工作,如采取激励性的电价政策移峰填谷、推动能源替代和节能节电等工作,通过实施需求侧管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不足的矛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我国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缺乏政策及资金支持  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在《关于加强电力需

5、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04]939)号第四条明确指出各省市政府负责主导、推动本地区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第六条规定电网公司是实施需求侧管理的主体。但是电网公司不具备政府职能,难以对用户、发电企业实施最小成本的调度与管理。从利益角度出发,节电是用户受益,需求侧管理的收益(包括降低发电成本和推迟装机等)在电源侧,而目前的政策下电网公司是投人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3  在国外,DSM项目的实施都是有政策支持的,通过折扣补偿节电设备购置费、按节电效益对用户补贴等措施,帮助用户节约电费支出,在短期内收回投资,以促

6、进DSM的实施。目前我国还没有流畅的资金渠道。  1.2.2.电价的诱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当前我国还没有广泛推行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一些地区峰谷电价实施范围和价差小,很难激励电力用户改变其用电方式而移峰填谷。没有制定可中断负荷电价,用户也不会主动在高峰时段将用电设备停下来躲峰。由于缺乏价格的诱导,DSM项目的经济效益难以体现,用户对DSM项目兴趣不大,给DSM实施带来困难。  1.2.3.提高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正确认识  电力需求侧管理不单单是解决缺电问题的手段,而是实现整个社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7、在我国曾经出现这种现象,当电力紧缺时(1997年以前和2003年以后),DSM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电力富裕时年至年,工作又停滞不前。因此,提高社会各方面对需求侧管理的正确认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本内容  根据电力系统的生产特点和各类用户的不同用电规律,有计划、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各类用户的用电负荷及用电时间,达到发、供、用电平衡协调。  2.1.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指针对具体的管理对象,以及生产工艺和生活习惯的特点,采用当前成熟的节电技术,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设备来提高终端

8、用电效率或改变用电方式。 负荷管理系统指能够监测、控制、管理本地区用户用电负荷的双向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负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用电负荷监控到户,做到限电不拉路,是电网错峰、削峰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施可中断电力负荷的重要技术措施。  最大需量智能控制技术指用电企业内部采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实时采集分析各类负荷信息,组织合理有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