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形胜之地_应运而兴之都_从金_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

山河形胜之地_应运而兴之都_从金_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

ID:11906408

大小:373.3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4

山河形胜之地_应运而兴之都_从金_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_第1页
山河形胜之地_应运而兴之都_从金_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_第2页
山河形胜之地_应运而兴之都_从金_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_第3页
山河形胜之地_应运而兴之都_从金_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_第4页
山河形胜之地_应运而兴之都_从金_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河形胜之地_应运而兴之都_从金_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3年3月第17卷第1期总51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JournalofBeijingUnionUniversityMar.2003Vol.17No.1SumNo.51·北京历史与文化·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从金、元定都北京看北京的地位与作用朱耀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百座都城,其中名闻天下者也有所谓“六大古都”、“七大古都”之说。但自从1153年金海陵王定都中都(今北京市)之后,北京就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首都,历经元、明、清850年的风雨沧桑,再没有第二座城市可以与之比肩抗衡。金朝曾经三次迁都,导致了三种

2、结果。蒙古统治者适应统治区域的扩大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先是将首都从和林迁至开平,到忽必烈时又迁都大都,建成了一座多民族国家雄伟壮丽的都城。后来明朝又从南京迁都北京,清朝则从沈阳迁都北京。它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东北的会宁府、沈阳,漠北、漠南的和林、开平,还是中原的开封、江南的南京,都不能承担君临天下的都城的任务,只有以北京为首都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北京不愧为“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关键词]北京;山河形胜;应运而兴;帝王之都;中华之都;旅游之都;国际之都[中图分类号]K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

3、编号]100520310(2003)0120072210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数百座都城,其中名闻天下者也有所谓“六大古都”“、七大古都”,诸如长安、洛阳、南京、开封等地也皆为山河形胜、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之地。但自从金海陵王完颜亮定都中都(今北京市)之后,北京就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首都,历经元、明、清850年的风雨沧桑,再没有第二座城市可以与之比肩抗衡。其原因何在呢?认真分析一下金、元迁都、定都的过程,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而且可以进一步认识北京的地位与作用。1金朝:三次迁都,三种结果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金灭北宋后,北部中国

4、形成了三个地区,实行的是三种制度:第一是东北地区,包括金朝的龙兴之地和金朝建国前后占领的地区,主要居民是女真各部以及辽朝统治下的契丹、奚、渤海和其他少数部族。在这里,基本上是推行女真的奴隶制。第二是自辽朝上京临潢府(今辽宁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以南,直到今河北、山西即燕云十六州地区。这里的居民主要是汉族,基本上继承了辽朝的生产关系,政治上也采用汉官制度。第三是原来北宋统治下的淮河以北,包括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陕西在内的汉族地区。在这里,北宋更为发展的经济关系基本上延续下来。几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虽然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并存于一个政权之内,但却不可能长期并存、长期相互平行地

5、发展,而必然引起冲突与斗争。于是导致了金朝历史上三次著名的改革,即金熙宗、海陵王和金世宗的改革;并导致了三次迁都,造成了不同的结果。111海陵王迁都中都:推动了改革,奠定了北京为全国首都的基础金海陵王天德元年(1149年)十二月十日,海陵王完颜亮通过政变夺权,杀死了金熙宗,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上台之后并没有中止金熙宗已经开始的改革,而是实行了一系列更为激进的改革措施:其一是废行台尚书省,将政令统一于朝廷,企图[收稿日期]2002-12-26[作者简介]朱耀廷(1944—),男,河北安平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人文系教授、系主任,从事中国古代史与文化史教学与研究。第17卷第

6、1期朱耀廷:山河形胜之地,应运而兴之都73解决中央与地方分权,东北、燕京、汴京三个地区政策制度不一致的问题,巩固金朝的统一;其二是颁布正隆官制,在中央废中书省、门下省,只设尚书省;废都元帅府,改设枢密院,使尚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成为中央的行政、军事、监察机构,在中央机构方面彻底实行汉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其三是进一步推行熙宗时已经开始实行的女真人南迁的政策,使女真猛安谋克户成为屯田户,居住在汉人村落间,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之间的融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内侍梁汉臣向海陵王提出了迁都燕京的建联系的交通线上。从以上原则考虑,当时金朝以东北地区的会宁府为首都,明显地导致了几个矛盾,因此

7、其君臣才相当一致地同意“不若徙燕,以应天下之中”。它说明当时的燕京不仅处于金朝的中心区域,而且基本上符合古人所说的三个定都原则。海陵王决定迁都,辽、宋降臣成为这一主张的积极支持者与实行者:熟悉汉文化的渤海人尚书右丞张浩主持修建燕京城,三年完工。张浩因此受到海陵王的信任,被提拔为右丞相兼中书令。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正式迁都燕京。海陵王认为“燕议,他说“:燕京自古霸国,虎视中原,为万世之基。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中都。”[5]原辽陛下宜修燕京,时复巡幸。”[1]天德二年(115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