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

ID:11926114

大小:112.0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4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_第1页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_第2页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_第3页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_第4页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寄生虫学考试复习笔记整理时间:2012年11月28日总论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热带主要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我国五大寄生虫病:钩虫病、黑热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寄生虫病严重性小结:种类多、流行广、病人多、危害大。二、寄生虫生物学(一)寄生现象生物种间共同生活方式一般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共栖)、寄生。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赖,都能受益。2.偏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不受益也不

2、受害,双方关系仅是空间或生态上的关系。3.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把被寄生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寄生虫: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原生生物或无脊椎动物。(二)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别1.寄生虫类型根据寄生部位,寄生性质和寄生虫与宿主关系,把寄生虫分为以下几类:(1)体外寄生虫与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表上的寄生虫为体外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的寄生虫为体内寄生虫。(2)专性寄生虫指必须寄生,否则不能存活或生活史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3)兼性寄生虫指既可以营自生生

3、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4)永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的某一生活阶段不能离开宿主独立生活,离开了不能存活,这类寄生虫称为永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因取食需要而暂时性,短时间接触宿主,然后离开,这类寄生虫称为暂时性寄生虫。(5)偶然寄生虫因偶然情况进入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或附着于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虫称偶然寄生虫,但它不可长期寄生在非正常的宿主体内。(6)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这些寄生虫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称机会性致病寄生虫。2.宿主类型(

4、1)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终宿主:指寄生虫性成熟阶段(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1)★保虫宿主(储存宿主,储蓄宿主):有些寄生虫为人兽共患寄生虫,除可寄生于人外,还可以寄生于其他脊椎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2)★转续宿主(延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可存活但不可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对终宿主(正常宿主)有感染性,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是,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三)寄生虫生活史

5、★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感染期(感染阶段):在生活史中能感染人的阶段。根据寄生虫完成整个生活史过程是否需经历宿主转换,可将寄生虫生活史分为直/间接发育型。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要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进行才完成一代的现象。1.直接发育型(1)完成生活史不需要更换宿主;(2)这些寄生虫在外界直接发育至感染期,主动或被动进入宿主使其感染;(3)具有此型生活史的蠕虫称土源性蠕虫。2.间接发育型(1)生活史完成需要更换宿主,且在中间宿主中发育至感染期;(2)具有此型生活史的蠕虫称生物源性蠕虫。3.寄生虫

6、对寄生生活适应性的变化(1)形态变化(2)生理生化变化(3)免疫学变化(4)幼体增殖现象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夺取营养,影响吸收;2.机械性损伤:可引起堵塞腔道、压迫组织与破坏细胞等机械性损伤;3.毒素作用:其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崩解产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可造成宿主的损伤;4.免疫病理:寄生虫虫体和代谢物具有抗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可引起炎症,亦可引起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类型:速发型超敏反应(I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III型),迟发型超敏

7、反应(IV型)。(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可引起宿主一系列防御性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三)宿主和寄生虫相互作用与转归1.引起寄生虫病;2.宿主处于带虫状态或隐性感染(大多数);3.宿主能抑制、杀伤或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少见)。四、寄生虫病的防治(一)寄生虫病特点和临床表现1.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在机体内存活或增/繁殖的过程。(1)慢性感染和再感染(2)急性感染的特殊性:初次感染寄生虫的非疫区居民或疫区儿童,常出现急性症状。(1)多寄生现象:人体可同时有两种以

8、上寄生虫感染,特别是肠道寄生虫感染。(2)超敏反应(3)★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某种程度上可体现与解释幼虫危害比成虫大这一现象)幼虫移行症:指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的蠕虫幼虫入侵人体后,在机体内移行所致的疾病。皮肤幼虫移行症:幼虫在皮下移行,引起皮肤出现线状红疹或游走性包块等病理损害。内脏幼虫移行症:幼虫在器官内移行,引起器官损伤。异位寄生:指有些寄生虫在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