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大意——净宗法师

净土宗大意——净宗法师

ID:1193523

大小:7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08

净土宗大意——净宗法师_第1页
净土宗大意——净宗法师_第2页
净土宗大意——净宗法师_第3页
净土宗大意——净宗法师_第4页
净土宗大意——净宗法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净土宗大意——净宗法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缘起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你是否被佛的慈悲感动过?佛法本来是最有人情味儿的,因为佛爱众生甚于父母爱孩子。因果的沉重、六道的恐怖令我们心急如焚,岂不知佛的心比我们还焦急,恨不能把十方众生一时接到极乐世界。正因如此,净土法门不是要我们修到某种境界去感动阿弥陀佛(就好像应聘考试,一万个人中只取前三名),而是阿弥陀佛用他的慈悲感动我们,让我们称念名号、接受救度。人人皆可称名,人人皆能得救。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每个众生都是开放的,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谁都知道:念佛能往生。但是,一提到行持,人们很容易把这普机普缘之教说成一机一缘之法:达不到一心

2、不乱不能往生,不断烦恼不能往生,不修助行不能往生,临终把握不住正念不能往生……既入佛门,谁不想断除烦恼?谁不想清净此心?然而,由于我们根机不堪,这种种条件实在难以达到,久而久之,我们的心被吊到了半空,往生似乎变得越来越渺茫,一想到生死大事,心里就忐忑不安。《无量寿经》说“信心欢喜”、“欢喜踊跃”、“欢喜信乐”,我们的念佛怎么跟经中讲的完全不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净则土净”、“心水浑浊,佛月不能现前”……这些引自别宗的高深理论使我们约定俗成地把《阿弥陀经》的“一心不乱”理解为止息妄念、摄心归一的功夫境界。于是,“方便法门顿生荆棘,易行之

3、道翻成险径”(黄念祖居士语)。善导大师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集成了龙树、天亲、昙鸾、道绰的净土理念,纠正了诸宗行人对净土宗的曲解,将释迦、弥陀二尊的本怀和盘托出:一切善恶凡夫皆可称佛名号、乘佛愿力、往生报土。念佛是乘佛愿力,不是做功夫。净宗法师的开示,完全忠实于善导大师思想,以净土三部经为依据,目标专一,不涉他宗,深入浅出,不尚玄妙,朴实亲切,打动人心,把阿弥陀佛的名号送到每个浊世凡夫的嘴边,让我们欢喜踊跃地称念,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往生,真正体现净土宗“简单化、易行化、民众化”的特点:当年善导大师在长安城的教化风格也正是如此。为方便莲友学习、研讨

4、,我们把净宗法师的开示录音带整理出来,试着将初稿拿给大家传阅。读过的莲友无不眼前一亮,“心里像点了盏明灯似的”,三经教旨豁然通透,人生大事终有依托,从此真正开始老实念佛,不再寻奇觅巧、旁征博引,试图用各种般若经典圆解净土法门,以抚慰自己那颗疑惧的心。净业行人当中,的确有一些尊贵的念佛人,并不懂得很多道理,只认定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觉得累——这可谓净土门的上上根,印光大师谓之“愚不可及”,很少有人比得上。但是,像我们大多数人,如果不把往生净土的道理弄明白,是没办法老实念佛的,“这样念着佛就能往生吗?心不清净怎么办?妄念

5、怎么办?恶业怎么办?还有临终……”那就让我们暂时放下自己的成见,从净宗法师平实而生动的开示中领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领受阿弥陀佛的慈悲宏恩吧。为便易读易记,我们在整理净宗法师的开示时添加了小标目。为满足广大莲友的渴求,兹按讲解先后顺序及各讲份厚薄编为三册,另取书名,作为“净宗讲话之一、二、三”出版,而与法义开展的次第也刚好吻合。一、《净宗略讲》。内含净宗法师二OO一年大连开示四篇:《阿弥陀略讲》、《印光大师法语略讲》。第一篇说明圣道门与净土门的差别,而重在净土门;第二篇说明净土门内要门与弘愿的差别,而重在弘愿;第三篇是就净土正依三经之一的《阿弥

6、陀经》的要点所作的开示;第四篇精选印光大师的法语而作讲解,说明净土法门之所以称为特别法门,在于仗阿弥陀佛弘誓大愿力,而劝极生信愿。二、《念佛胜易》。同是二OO一年大连开示,讲解《念佛感应录序言》,着重说明念佛法门简捷易行,利益殊胜。三、三、《唯说念佛》。二OO二年山东龙口开示,讲解《净土宗略要文》,说明净土三经一致的宗旨,在于“唯说专念弥陀名号得生”。知此,则专修念佛万年莫挽,往生净土如握左券。佛恩二OO四年十一月一、序讲【闻法的心态】我们可以思考这么一件事:在古代,交通没有现在这样便利,弘法的手段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没有录音带、VCD、因特网,

7、也没有扩音器,古代的祖师大德把佛法弘遍了全世界;古人求法也很不容易,想得到一卷经,往往长途跋涉,要亲自抄写,闻法也不能像我们现在这样坐在讲堂里,或坐在家里听录音带、看VCD。但是。古人闻法所得到的利益,和我们今天相比……大家都觉得,古代是佛法兴盛的时代,所谓佛法兴盛,不是寺院建得多,而是得到佛法真实利益的人很多。想一想,今天这个时代,有这样便利的环境,为什么我们闻法所得的利益反而不如古人,道德修持和古德比差的很多,古德言语出来能够符合经教,自然有感化的力量。另一方面,从闻法者来说,现在人的心比较繁复,浮在面上,见到的东西多了,对佛法的敬重心就差

8、了。我想,莲友们家里的经典不止一部,有的甚至几十部,也听到很多大法师的讲法,听得多了,自己似乎也成了大法师,如果再有人来讲法,就把我们事先所形成的一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