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ID:11944006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_第1页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_第2页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_第3页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ⅹⅹ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为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特制定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微生物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及时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到临床科室指导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消毒隔离措施;并通知临床药师到该病人所在科室进行会诊,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微生物室每季度将耐药情况汇总公布,并将相关耐药情况上报药剂科;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要暂时停用的抗菌药物。一、临床科室:(一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二)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间病房。病历夹上、隔离病房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三)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

3、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四)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六)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七)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八)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4、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九)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二、药剂科:(一)接到感染管理科的通知后,立即安排临床药师到该病人所在科室进行会诊,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二)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三)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四)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五)

5、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六)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七)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八)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九)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三、细菌室:(一)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

6、染控制措施。(二)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三)每季度公布ICU、呼吸科、儿科等重点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和耐药率。(四)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4(五)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四、医院感染管理科:(一)每天到细菌室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应用院感软件后将适时监控),并每天随机到科室督

7、查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二)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甚至处罚,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持续改进。(三)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四)制定培训计划,并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通过耐药菌感染率体现防控的有效性,资料详实。医院感染管理科二0一三年一月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