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

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

ID:1196677

大小:78.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1-08

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_第1页
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_第2页
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_第3页
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_第4页
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文件南 京 师 范 大 学师委字〔2015〕14号★关于下发《南京师范大学章程》的通知各党工委,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委各部、室,工会、团委,各学院、各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我校于2012年启动《南京师范大学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编制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章程》草案经校务会议、教代会审议及党委常委扩大会、全委会审定,2015年3月获江苏省教育厅正式核准生效,现予以下发。全校要以《章程》实施为契机,切实抓好《章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要以《章程》为依据,不断—27—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学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现代

2、大学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不断丰富《章程》内容,健全《章程》实施监督机制,完善配套制度,进一步提升依法治校水平。特此通知。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4月21日—27—南京师范大学章程序言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大学。其主源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办学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

3、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为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27—第二条南京师范大学(下文简称为“学校”)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中文简称南京师大、南师大或南师,英文名称为NanjingNormal

4、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NNU或NJNU。第三条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法定地址为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1号。目前设有仙林(栖霞区文苑路1号)、随园(鼓楼区宁海路122号)、紫金(玄武区板仓街78号)三个校区。学校可根据办学需要设置分校区。第四条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主管部门是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按照有关规定任免学校负责人,依法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和资源支持,保障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学校依据法律和学校章程独立自主办学,并依法对学校进行监管和考核。因教育发展需要,经审批机关批准,学校可以分立、合并、更名及终止。第五条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和管理,接受举办者和主管部门的领导,接受举办者、主管

5、部门、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监督,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第六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以追求真理为己任,坚持学术自由和教授治学,倡导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与平等和谐的制度环境。第七条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27—敏行”为校训,以“严谨、朴实、奋发、奉献”为校风,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第八条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弘扬教师教育传统特色,致力于建设文、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把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作为办学目标。第二章学校职能第九条学校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将人

6、才培养置于全部工作的中心,坚持厚生育才战略,建立健全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努力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学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第十条学校以实施普通高等教育为主,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适度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第十一条学校按照国家规定,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实际,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科学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方案以及选拔学生的条件、标准和程序。第十二条学校对完成学业的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或相应的学习证明,对满足学校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其相应的学士、硕

7、士或博士学位。—27—第十三条学校以科技和知识的创新为重要职责。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地位。持续实施“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主动服务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条学校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创造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发挥大学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为促进国家和江苏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第三章组织架构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