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ID:12009419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_第1页
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_第2页
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_第3页
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_第4页
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回想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从自身的经历和生活情况来看,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其他不说,单说我们一家发展情况,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带来新飞跃。一、住房我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市一户农民的家庭。儿时我们一家五口就住在祖父母留给我们的茅草屋里。那时候,村里有茅草屋的人家还不算少,即使住瓦房的人家,也大都是非常简单的大瓦屋。村民们最怕的就是下雨,每每下雨的时候,几乎每家忙着用脸盆等盛器接水。那黄黄的顺着屋顶的茅草流下来的雨水,滴答滴答如闹钟般响个不停。记忆最深的是每每下

2、大雨的时候,我家门内会出现一个水坑,我们就得不停地舀水。好几次,儿时的我们贪好玩,小伙伴们常常嬉笑着帮着舀水。只有家长们在为住房发愁,什么时候能住上好房成了父辈们奋斗的目标。我9岁那年,我们家第一次造了新房,那年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墙体是煤渣砖砌成的,屋顶是大瓦片盖的。清楚记得那两间大瓦房建成后,那时候母亲说:“以后再不用造房子了,以后儿子有房结婚成家了。”记得母亲当时满足的笑了,我们新房落成不久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家后面出现了楼房。之后的几年里,村里的两层甚至三层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的往上冒。于是,父母亲决定拆除大瓦屋造楼房。造楼房对于凭工分吃

3、饭还要抚养一家大小的父母来说是艰难而又艰难的,父亲如蚂蚁搬家般的买建筑材料,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那时候我们全家共同的目标:造楼房。80年代中期,我们家两上两下的楼房在原地基上拔地而起!虽然用尽了父母所有的积蓄,但我们还是从心底里感觉快乐。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也吹“活”了广大人民的心。近几年来,我们村农民的房子又开始朝别墅方向转变。不少人家不仅在农村老宅基上造了装修考究的别墅式楼房,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二、交通小时侯,从我家到县城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大人们偶尔去一次县城大都是自行车,也有搭别人的拖拉机。记得10岁那年冬天,我生病了,必须住到城里医院去,那天

4、,母亲给我穿上棉袄,还用围巾把我的头脸包了起来,露出两只眼睛的我被父亲的“老坦克”驮到离家很远的车站,到那里等候去县城的公共汽车。也记得11岁那年上小学四年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学校步行去烈士陵园扫墓。那时候,去一次县城就如现在去一次外地一样。县城在儿时的我心目中是那么样的遥远。已经记不清是哪年的哪月,我们这里通上了顶上有棚的三轮摩托车,先是一个车厢,随后,我们忽然发现公路上顶上有棚的三轮摩托车橘换成了黄色的香蕉型公共汽车6;每每这些公共汽车从家附近的公路经过时,有伙伴会呼喊:“面包车来了”。偶尔有一辆摩托车出现,那是惊动全村的新闻,当改革开放的春

5、风吹进我们村的时候,我们不再为交通工具的变化而大惊小怪,因为我们这里常常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三、衣着儿时,大人们怕下雨屋漏外,还怕去亲戚家喝喜酒没出场衣服穿。我们平时在家里就穿老布衣服,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从箱子里翻出洋布衣裳穿。偶尔布店里有漂亮的的确凉布料,那消息会传的飞快。大姑娘,小媳妇都抽空往洋布店跑。于是,村里常常出现穿着一模一样布料的姑娘和媳妇。夏天里,大家见面的时候会用手互相在衣服上捏捏,然后发出一声:“哟,是的确凉的啊。”洋布店里有一种叫卡其的布料,一般用来做春秋衫和裤子的。那时候,村里的父辈长年穿的就是蓝色卡其中山装,劳动布裤子

6、(现在应该叫帆布的吧)或者老布衣裳。后来,洋布店里的布料品种多了,有派力司,乔其纱,华达呢。夏天的时候,有一套派力司衣服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冬天,穿着华达呢去亲戚家喝喜酒成了最出客的衣装。那时候新人结婚,新郎穿的就是华达呢套装,新娘的裤子也是华达呢的。那时候,冬天里穿的高高竖起的羊毛衫领头大多是假的。那是个节约领,如一件短打背心那样套在身上。因为我们买不起高领毛衣,又抵挡不了寒冷的侵袭。于是,不知道谁发明了这节约领,保暖又舒适,每个一元五角。还有男人衬衫也是节约领,两只手臂套进去,没有袖子没有大身,外面再穿件衣服,一个挺括的硬领头“衬衫”就出现在脖子

7、上。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烫头发,穿时装。买衣服也不再这里摸摸那里捏捏。而是追求舒服美观。老人们穿上了呢子大衣,年轻姑娘和媳妇们穿上了滑雪衫,小伙子们穿上了喇叭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衣着也又有了新的变化。人们穿衣服大多买现成的了,洋布店早已经转产不见踪影。当年的的确凉、派力司、华达呢已经不被熟知。人们穿衣服穿的就是一个新潮,一个舒适。四、消费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70年代,整个大队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家里最奢侈的电器是半导体收音机,记忆最深的那个牌子叫“红灯牌”。小时候,父亲把别人坏了不要的红灯牌小收音机拿回来,捣鼓了几次

8、后,居然能收听了。那天晚上,我们一家欣喜不已,围着那小收音机收听里面的长篇评书,也不管能不能听懂,我们只是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