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妇科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1妇科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ID:12027677

大小:18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5

81妇科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_第1页
81妇科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_第2页
81妇科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_第3页
81妇科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_第4页
81妇科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81妇科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

2、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

3、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11带下

4、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下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2)气滞血瘀证: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月经不调,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下腹痛加重,脘腹胀满;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3)寒湿瘀滞证: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暗或夹血块,大便溏泻,形寒肢冷;

5、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4)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头晕耳鸣,经量多或少,经血色暗夹块,夜尿频多;舌质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5)气虚血瘀证: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血淡暗或有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湿热瘀结证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1)推荐方药:银甲

6、丸加减。金银花、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末、桔梗等。或选用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2)直肠给药选用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类中药或随症加减。将药物浓煎备用,每次取药液50~100毫升,温度38~40℃保留灌肠。或根据辨证选用中药灌肠液保留灌肠或中药直肠栓剂直肠纳入。每晚1次,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14天,经期停用。(3)中药外敷:选用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类中药外敷。将药物(可粉碎成粗颗粒或打粉)放入大小适中的布袋,温水浸湿后,隔水蒸30~40分钟,暴露治

7、疗部位,在局部垫1~2层毛巾将药袋置于上面,趁热敷于下腹部或腰骶部,直至药袋由热变温后停止治疗。治疗时间30~40分钟。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14天,经期停用。(4)中药离子导入11选用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类中药,将药物浓煎备用。每次取药液50~100毫升浸入治疗垫,置于治疗部位,通过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导入,使药物通过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14天,经期停用。2.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1)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

8、地黄、牛膝、川芎、桔梗、柴胡、赤芍、枳壳、甘草、香附等。或选用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2)直肠给药选用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类中药或随症加减。治疗方法、疗程、注意事项同湿热瘀结证。(3)中药外敷:选用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类中药外敷。治疗方法、疗程、注意事项同湿热瘀结证。(4)中药离子导入选用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类中药,将药物浓煎备用。治疗方法、疗程、注意事项同湿热瘀结证。3.寒湿瘀滞证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1)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