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ID:12038053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_第1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_第2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_第3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_第4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借鉴传统文化,推进时代文化建设提纲——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有些人大脑子里并不是一个清晰的概念。要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来说一说文化的定义。有人把这个定义从两方面解释:1、老百姓的理解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这个人书读得多,这人就有文化。2、权威的解释对文化的一个诠释,需要去看一些比较权威的书,比如《辞海》、《辞源》,它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这跟老百姓的理解不同,它将“文化”提升到了“生存”的问题上。文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古

2、代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战争年代,也有战争年代的文化。比如,游击战文化、阵地战文化、正规战文化、海陆空三军的战争文化。五四时期,有人又提出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把中国文化批得一文不值。一切都唯西方是举,只知有西,不知有东,已经成为时尚、成为潮流。刘梦溪教授认为从广义角度看,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从狭义的角度看,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

3、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张岱年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方面。他认为,《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

4、,决不停止”,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厚德载物”指君子应以大地一样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这些特点,概括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哲学家主张清静、无为,但从总体上讲,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一直居主导地位。2、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3、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

5、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绕这个问题各家各派提出了不少的观点,但至今并未统一定论。因此,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我们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罗国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它是中国的,这是从它同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意义上来说的;第二,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1840年以前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第三,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只能是一些基本的特点1、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

6、化叫作“崇德”型文化。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2、重和谐与统一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1993年第三届“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国际讨论

7、会纪要称“源远流长的和谐意识是中国社会自秦以来高度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3、重实际、追求稳定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几千年来,以农为主,重农抑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农业文明简单重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注重实际,追求稳定的特点。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早期先民们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尽管古代的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人口与土地的比例适中,若无大的自然灾害或遇到兵荒马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先民们也大体可以年复一年、世

8、世代代的悠哉悠哉,因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条件除了土地肥沃、四季有序、风调雨顺外,只要勤于耕作即可。这是一种简单而又重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重实际而玄想,重稳定而轻变动的文化品格。老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理想,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仁政规划,陶渊明“愉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优美田园风光,都是农业文明中先民生活理想的写照。以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