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38例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

子宫腺肌病38例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

ID:12041458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子宫腺肌病38例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_第1页
子宫腺肌病38例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_第2页
子宫腺肌病38例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_第3页
子宫腺肌病38例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38例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38例临床误漏诊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杂志1999年第4期第12卷妇产科疾病误诊误治专栏作者:金万里单位: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245000]关键词:子宫腺肌病/外科学;子宫腺肌瘤/诊断;子宫肿瘤/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卵巢囊肿/诊断;误诊  Keywords Uterineadenomatosis/surgery Uterineadenomyoma/diagnosis Uterineneoplasms/diagnosis Endometriosis/diagnosis Ovariancysts/diagnosis Diagnosticerrors  子

2、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有半数病人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误诊、漏诊率甚高。本文就我院1992年1月~1997年12月妇科切除的子宫标本522例中经病理确诊而术前误诊或漏诊的子宫腺肌病38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最小39岁,最大58岁,41~50岁28例,占76.69%。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46例,38例术前曾有误诊或漏诊,误漏诊率为82.60%。  1.2 临床症状 部分病例有2种或2种以上症状。38例中痛经16例(42.11%),月经紊乱或量增多28例(

3、73.68%),不孕4例(10.52%),腹痛6例(15.79%)。  1.3 术前诊断 38例中术前行B超检查34例,其中诊断子宫肌瘤32例(94.74%),左卵巢瘤2例(5.26%)。38例临床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34例(89.48%),左卵巢瘤2例(5.26%),子宫肌瘤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5.26%)。  1.4 病理诊断 3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型腺肌病14例(36.84%),局限型腺肌病10例(26.32%),左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合并局限型腺肌病2例(5.26%),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12例(31.58%)。  2 讨论  2.1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

4、在子宫肌层内的良性侵入,并伴有平滑肌增生。至于为何会发生基底层向肌层内侵入,则尚无统一意见。一般人体有腔器官的内膜均是向腔内生长,这是由于粘膜下层对反向生长的内膜有抵制作用。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却缺乏粘膜下层。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基底层本身也有一定抵制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多次妊娠和分娩、子宫壁的创伤或感染、以及持续高雌激素的刺激等破坏了这种抵制作用,而导致内膜向肌层内生长。此外,亦有人认为此病与遗传有关。子宫腺肌病病灶一般为弥漫性生长,且以后壁居多,故后壁常较前壁厚;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内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类似肌壁间肌瘤。与肌瘤不同之处在于其周围无假

5、包膜存在,难以将其自肌层剔出。  2.2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文献报告占全子宫标本10%~88%不等[1]。本组病例占8.87%(46/522)。子宫腺肌病病人约30%无临床症状。凡30岁以上的经产妇,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尤为显著时,应首先考虑为子宫腺肌病[2]。自B超与腹腔镜问世以来,使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发生了飞跃,特别是通过腹腔镜观察及活检,确诊率几乎达到100%[3],但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现状却无明显改变。分析误诊、漏诊原因可能为:①子宫腺肌病病人不一定有典型的

6、痛经史。本组38例,有痛经史者仅16例,占42.11%。故易被临床忽略。②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与子宫肌瘤相似,而子宫肌瘤发病率高,临床相对多见。本文38例误漏诊病例中,术前诊断子宫肌瘤36例,除12例合并子宫腺肌病外,24例误诊为子宫肌瘤,占63.16%。③子宫腺肌病往往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医师着重于肌瘤的诊断,而忽视合并存在的腺肌病。本组有12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被忽视,占31.58%。④B超诊断水平不高,术前行B超检查的34例,32例诊断为子宫肌瘤,2例诊断为卵巢瘤,均被误诊。B超诊断水平不理想的原因,一方面是只考虑到单一的子宫肌瘤或卵巢瘤的诊断,而忽略了

7、合并腺肌病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对腺肌病的B超表现认识不足。B超医师如能注意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则可进一步减少腺肌病的误诊或漏诊。  综上所述,临床与B超医师在诊断子宫肌瘤时,应警惕有合并腺肌病的可能,并注意与腺肌病的鉴别,则可减少误诊或漏诊,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 杜心谷.子宫肌腺病.见:陈忠年主编.妇产科病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6~109  2 卡度宏.子宫腺肌瘤.见: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2~353  3 潘凌亚,韩美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