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

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

ID:12043085

大小:6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5

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_第1页
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_第2页
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_第3页
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_第4页
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路线图探讨文/臧文超张俊丽温雪峰王芳摘要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发展模式粗放并缺乏有效环境监管,导致工业污染场地数量多、潜在环境风险高,管理形势十分严峻。相比于水、大气污染防治而言,工业场地污染防治面临着认识与能力不足、法规标准缺乏、责任难落实、资金无保障等诸多困境。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工业场地污染防治存在的困境,在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污染场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和我国部分地方省市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基于“防新增、明已有、治突出、控长远、净开发”策略的综合污染场地风险防控体系的路线图构想,并设计提出具体实施且亟需开展的重点工作。教关键词工业场地;污染

2、防治;土壤修复;风险防控工业污染场地是指经过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工业场地。工业污染场地主要是由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及三废排放的长期累积、废水废液偷排、漏排、固体废物的不规范堆存处置以及突发环境事故造成的。相对于大气、水的污染防治而言,场地污染防治在我国是一新兴领域,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法规、管理规则、责任、资金、技术等一系列问题,亟待开展顶层设计,系统地开展场地污染防一控一治工作,切实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我国工业场地污染现状废弃工业场地数量巨大,土壤环境问题突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国家化解

3、产能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等工作的部署实施,大量工业场地被废弃或用于商业开发。据不完全统计,2017-2017年,全国有十多万家企业关停或搬迁,遗留下大量重污染的搬迁企业场地,相当一部分属于污染场地。2017年4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发布,结果显示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工业污染场地环境危害突出,治理修复难度大工业污染场地危害集中表现在危害人居安全、危害职业安全、污染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四个方面。工业污染场地环境安

4、全隐患突出,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影响了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城镇化建设,已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导火索。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关停搬迁企业场地再开发时施工工人中毒、兰州自来水污染、关停搬迁企业原址新开发小区业主集中抗议等一系列危害公众健康、饮用水安全及社会稳定性的事件。与此同时,一些污染物在土壤中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很难自行消除,且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若不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或治理修复行动,随着时间推移,存在场地污染范围扩大、变深的风险,将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未来的治理成本也将逐年增加。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困局目前工业污

5、染场地带来的看不见或潜藏的风险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加强污染场地管理势在必行。但是,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面临诸多难题。工作基础薄弱我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对于污染场地问题的严重性、风险防范的紧迫性及任务的艰巨性普遍认识不足。现有环境管理制度及日常环境监管中对场地风险防范考虑不足,缺乏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企业缺乏场地主体责任意识,日常生产中缺乏场地污染防范措施,存在超标排放、偷排漏排、固体废物堆存处置不规范等现象;公众对场地危害认识不足,难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我国污染场地还处于底数不清、状况不明阶段,管理部门对污染场地土壤和地

6、下水的污染类别、污染程度、扩散范围、治理状况、开发再利用情况等都缺乏了解,大体呈现开发一块管一块的被动应对状态,工作基础薄弱。耗时5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限于财力只能对大尺度的士壤污染状况有所反映,对于个案性很强的场地污染获取的信息有限。基本制度缺失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项法律法规,场地管理相关规定文件多为意见、通知,且条文多为原则性、粗线条式的描述,法律强制力不够。环境管理部门缺乏管理依据和管理手段,监管受限。污染场地管理的基本制度缺乏上位法支撑,场地污染的责任判定体系未细化,责任追究缺乏操作性;污染场地底数不清,缺乏污染场地档案备案及清单动态管理

7、制度;缺乏可持续的资金筹集机制,无法保障场地调查评估与治理修复工作的开展。监管不明,产业发展无序在污染场地管理方面,监管主体、监管层级和各自监管责任不明确,污染场地流转、再开发缺乏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地方污染场地再开发管理实践中,环保、规划或国土部门是污染场地监管主体的情况均存在,管理部门多元但缺乏有效的联合监管机制;在管理层级上,省级、市级甚至县级环保部门负责场地治理修复监管的情况也都存在,监管水平差异明显。场地管理与环评、环保验收等现有制度缺乏有效衔接,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在场地修复行业管理方面,缺乏对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资质和信用的管理,缺乏适用的技术、设

8、备、药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