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

ID:12081439

大小:2.79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_第1页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_第2页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_第3页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_第4页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重点讲解1,冷冲压模具主要用于金属及非金属板料的压力加工,其加工方式可分为分离和成形两大类。2,冲裁模分为落料模和冲孔模。3,冲裁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断裂分离阶段。4,冲裁的断面可明显的分为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和毛刺带。5,排样是指冲裁件在条料、带料、板料上的布置方式。合理的排样方式和适当的搭便值,是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保证工件质量及模具寿命的有效措施。6,排样时两工件之间或工件与条料边缘间的余料称为搭边。搭边是废料,从节省材料出发,搭边值应愈小愈好。但过小的搭边容易挤进凹模,增加刃口磨损,降

2、低模具寿命,并且也影响冲裁件的剪切表面质量。一般来说,搭边值是由经验确定的。7.冲裁模的压力中心就是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冲模的压力中心,应尽可能通过模具中心并与压力机滑块中心重合,以避免偏心载荷使模具歪斜,间隙不均,从而加速压力机和模具的导向部分及凸、凹模刃口的磨损。冲裁模压力中心计算的步骤和公式如下:简图:计 算 步 骤:1.按比例画出工件(即凸模剖面)的轮廓形状,如简图所示 2.在其轮廓外(或内)任意处,作坐标轴X-X和Y-Y 3.将工件轮廓线分成若干基本线段l1,l2,……l6。因冲裁力与冲裁线段l成正比例,因此可简化计算公式 4.计

3、算各基本线段的重心位置到Y-Y轴的距离x1,x2,……x6和到X-X轴的距离y1,y2,……y6 5.计算压力中心到Y-Y轴的距离Xc和到X-X轴的距离Yc公式:计算:如图所示复合模刃口,试用解析法确定压力中心。a)工件图b)计算图解:建立如图b的坐标系,由于图形上下对称,故压力中心的Y坐标为0,压力中心X的坐标按式(3-24)得:X0===268,冲裁模的凸、凹模刃口尺寸之差称为冲裁间隙,其双面间隙用Z表示,单面间隙用Z/2表示9,冲裁模间隙的影响: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间隙对卸料力、推件力的影

4、响。10,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设计落料模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即冲裁间隙通过减小凸模刃口尺寸来取得。设计冲孔模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以凸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冲裁间隙通过增大凹模刃口尺寸来取得。.根据冲模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规律,设计落料模时,凹模基本尺寸应取接近或等于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冲孔模时,凸模基本尺寸则取接近或等于工件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模具磨损预留量与工件制造精度有关。选择模具刃口制造公差时,要考虑工件精度与模具精度的关系,即要保证工件的精度要求,又要保证有合理的间隙值。冲裁(设计)间隙一般

5、选用最小合理间隙值(Zmin)。看图回答问题1.该模具为单工序模还是级进模或者是复合模?2.指出图中各序号的名称3.说明图中条料的定位方式及卸料方式,总冲裁力包括哪些力?答:(1).该模具为倒装式复合模。(2).见图说(3).条料送进时,由导料销12控制方向,由活动挡料销11控制步距;冲孔废料由冲孔凸模从上往下推下(推件力),条料废料由弹性卸料装置13、19卸下(弹性卸料力),工件由打料机构从落料凹模推下。其总冲压力为:冲裁力(冲孔力+落料力)+弹性卸料力+推件力11,毛胚在模具中的定位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与送料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定位,通常

6、称为送进导向;二是在送料方向上的定位,用来控制送料的进距,通常称为挡料。12,常见的送进导向方式有导销式和导尺式。13,常见的限定条料送进距离的方式有:用销钉抵挡搭边或工件轮廓,限定条料送进距离的挡料销定距;用侧刃在条料侧边冲切各种形状缺口,限定条料送进距离的侧刃定距。14,根据结构特征挡料销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15,为保证连续冲裁件内孔与外缘的相对位置16,冲裁模上使用的卸料板分固定卸料板和弹压卸料板,固定卸料板可用于厚度大于0.5mm,平面度要求不高的工件,特别适用于卸料力比较大的情况。17,弹压卸料板具有卸料和压料的双重作用,多用

7、于冲制薄料,使工件的平面度提高18,什么是推件,什么是顶件,有何区别19,用于弯曲的材料,应具有足够大的断面收缩率和尽可能小的δs/E值20,弯曲件的形状最好左右对称,宽度相同,相应部位的圆角半径相等,以保证弯曲时毛胚不会产生侧向滑动21.,弯曲线最好与纤维线垂直,这时弯曲不容易开裂22,如果在同一零件上具有不同的弯曲方向,在考虑弯曲排样经济性时,应尽可能使弯曲方向与纤维方向夹角小于30度23,影响回弹的因素有哪些?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弯曲中心角弯曲方式及弯曲模工件的形状24,用于拉深成形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较大的应变强化指数n或

8、较小的屈服强度比δs/δb,n值大的材料,在以拉深为主的凸模圆角区不易产生局部集中变形,有助于延缓危险断面过度变薄或发生破裂25,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板料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