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树有年轮 鱼有鳞纹

素材:树有年轮 鱼有鳞纹

ID:12101449

大小:2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素材:树有年轮 鱼有鳞纹_第1页
素材:树有年轮 鱼有鳞纹_第2页
素材:树有年轮 鱼有鳞纹_第3页
素材:树有年轮 鱼有鳞纹_第4页
素材:树有年轮 鱼有鳞纹_第5页
资源描述:

《素材:树有年轮 鱼有鳞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树有年轮鱼有鳞纹近几年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鱼的鱼鳞上有许多类似人的指纹,类似树的年轮的精密纹路,称为“鳞纹”。  鱼身上的“鳞纹”,每年自然增长;10圈至30圈。每圈“鳞纹”之间的间距,形状和宽度不但告诉我们鱼的年龄有多大,而且还能告诉我们鱼是在怎样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的。生长在寒冷水中或生长在缺少重要营养物质环境中的鱼,它们的“鳞纹”必然狭小,反之宽松。在夏季,水挺暖和,鱼生活在营养丰富的水域内,它们的“鳞纹”就必然宽大,每圈“鳞纹”之间的间距也较阔,就拿大马哈鱼来说吧,它们早期生活在淡水中,以后才洄游到食物丰富的海水中生活,所以它们早期的”鳞纹”是狭窄

2、的,后期的“鳞纹”显得宽大。再拿北太平洋产的红大马哈鱼来说,通过鉴别它们身上的“鳞纹”细节,就可以揭示它们早期是生活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北部的河流中,还是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的溪流中。同时,还可以确定北太平洋产的红大马哈鱼有两种,其中一种原产地是加拿大,另一种原产地是美国。这对在这些水域内游戈捕鱼的美国和加拿大渔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鱼类学家通过研究和鉴别各种鱼身上有明显差异的“鳞纹”,就可以寻找根源,确定它属于哪种鱼,它的原产地在何处,它在哪里孵化长大的。  在这些“鳞纹”上留下了鱼类的生活足迹,对海洋生物学家来说,它们

3、成了制定海洋法,保护合法海洋渔业资源的根据,各国可以据此确定哪些鱼是该国水域内孵化长大的,哪些鱼属于别国水域洄游而来的渔业资源。  除了利用“鳞纹”鉴定鱼类生活史以外、生物学家还可以通过鉴别鱼类耳中耳石上的生长环境的微小差异来鉴定鱼的生活史。  海洋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鱼身上的“鳞纹”。但是用手工方法比较无数鳞片的差异,就像在锯断的树干上察看,并计算树的年轮一样,实在太费时,太使人劳累了,从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最近,美国生物声学公司研制成功一种计算机化“鳞纹”分析系统,它大大简化了以往的手工分析方法。  科学家借助该系统可在半小时左右,确定鱼群的原产地在

4、哪里,真正做到事半功倍,而以往用手工方法往往需要几天或几星期才能确定。美国渔业部打算利用该系统来管理渔业,首先将对原产北冰洋,现大量引进美国北部淡水湖的银大马哈鱼进行试点,以期推广使用。西班牙和芬兰渔业也不落后,也将对该系统进行试验,以更好地对鱼类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资料来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QQ:1805986694,597161994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教师谈课改体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

5、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6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

6、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

7、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

8、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