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的异同

论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的异同

ID:1210275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08

论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的异同_第1页
论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的异同_第2页
论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的异同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儒家与法家法律思想的异同2011级法本法硕潘梦羽学号:1111240065摘要:儒家自古以来是我国的正统思想,其法律思想也被历代君主采纳,主要思想体系包括礼治、德治、人治;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采用了法家的治国理念,其法律思想包括以法治国、法不阿贵、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儒家与法家的法律思想异同,并从中得出对当今法治社会有建设性意义的法律思想。关键词:儒家法律思想法家法律思想一、儒家法律思想特点(一)“礼治”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的一些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因此是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曾宪义.中国法

2、制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礼治思想在西周时期达到顶峰,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以血缘为纽带确定尊卑贵贱的等级。一是以嫡长子为核心,即天子、诸侯、大夫、士等身份皆传与嫡长子。孔子对于礼治的法律思想,子张曾问孔子,以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知么?孔子回答说,每个朝代对上一个朝代的礼仪制度、典章制度的增加和减少都是可知的,但是不能改变礼的基本性质。(二)“德治”思想儒家发挥西周以来“德治”的说法,强调以德治国,主张统治者应该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伦理道义上的感召力来推行对于被统治者的教育训导,从而实现稳固统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3、众星共之”,德治的地位显然高于法治,认为德礼之教优于刑罚之治,;孟子倡导“以德服人”,他认为“人性本善”,犯罪不是人本性为之,而是环境所致,责任应该追究到统治者身上,预防犯罪应从统治者做起,实行德政;荀子呼吁“明德慎罚”。(三)“人治”思想儒家极端重视人的作用,尤其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孔子主张贤人治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孟子更是坚持“一正君,则国正矣”,憧憬“惟仁者宜在高位”的理想蓝图(《孟子·离娄上》)。荀子则系统阐述了人治优于法治的观点。他的基本观点有三:一是法由人制定的,“有乱君,无乱法;有治人,无治法”(《荀子·君道》)。意思是治

4、理国家的关键是贤明的君主等精英人士而不是法。二是法的贯彻执行由人来完成,“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荀子·王制》)三是法的漏洞需要人去弥补。赵庆明,喻慧贤.略论儒家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冲突与融合[J].创新.2011,(2).一、法家法律思想特点(一)“以法治国”思想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礼”的社会秩序已经崩溃,法家坚决反对传统的德治思想,商鞅将矛头指向传统的礼乐诗书等德治教化思想,将其斥为“六虱”,《韩非子》更是反对以仁义治国,认为此类上古传颂、先王之说与婴儿相戏无异。“以法治国”最早由管子提出,又称“垂法而治”、“缘法而治”。他认为治国之道在

5、实行法治,“唯法所在”,“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商鞅认为法治是治国之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治国之道。韩非子主张,只有严峻的推行法治,因私自祈福有罪,即使君疾而祷者仍予以处罚;无功不赏,故即使饿殍亦不发苑赈民。他认为,对于奸人,父母、乡长和师长都不能使改之,只有“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韩非子·五蠹》)。(二)“法不阿贵,刑无等级”思想商鞅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俗子,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但是君主是例外,其余都要依据法律定罪处罚。商鞅和韩非的主张都是对“刑不上大夫”的有力冲击。管子更为彻底的主张君主也应当

6、服从法律的约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当时实行法治的各国尽管在具体做法上面存在差异,但是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不别亲疏,不疏贵贱,一断于法”的特征。在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来衡量,法家所主张的“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思想包括平等,虽然有局限性,但是与古代西方关于平等的思想好不逊色。(三)“轻罪重刑”思想与儒家“明德慎罚”,“以德去刑”的治国方略是针锋相对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实行重刑主义。商鞅说:“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故无刑也。……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法家还认为,“刑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罪中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

7、,其国必削”。韩非子说:“所谓重刑者,奸之所利者细,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民不以小利蒙大罪,故必止者也。”轻罪重刑、严刑峻法有以刑去刑的功能,所以法家认为法虽惨而不可不行,忍一时之痛,便可说长远之利,这也是法家思想的鲜明现实针对性和功利的操作性的重要表现,法律只不过是统治者的一种工具。在商鞅看来,人之趋利,就像水之趋下一样,只要有名利,人都会不顾一切,甚至不惜违法犯罪。因此,统治者应当依据人的“性恶论”,制定出奖惩方法来管理国家,纳入法制轨道。根据这一理论,加上严刑重罚的做法,能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